历史上皇帝陵的陵号为啥有重复使用?如孝陵等就不只一个。

陵号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有部分来自于(帝王本人的)谥号,并未约定俗成,因此相当多重复.

最早的帝王陵墓由于其高大的封土而得名为陵为丘,比如楚昭王的昭丘、赵武灵王的灵丘、吴子阖闾的虎丘,大部分取自谥号,但这不是正式的陵号。

陵号的使用从汉代开始,太上皇刘煓葬于万年陵,其陵号是取自美号(后来设置了万年县)。从太祖刘邦的长陵开始,之后的皇帝使用单字陵号,大多以地名为陵号,比如:文帝霸陵,因灞水得名;景帝阳陵,因弋阳县得名;武帝茂陵,因茂乡得名;昭帝平陵,因始平原得名;还有宣帝杜陵、元帝渭陵等等。

汉代以后,陵号多用美号,但是并未有严格标准.比如,汉献帝禅陵,魏武帝高陵等。从魏文帝的首阳陵开始使用双字陵号,但是魏明帝的高平陵开始使用美号。之后的晋代开始多使用双字陵号,比如西晋皇陵称“某阳陵”,东晋称“某平陵”,前赵称“某光陵”,成汉称“安某陵”,刘宋称“某宁陵”,南齐称“某安陵”,两宋称“永某陵”。唐代使用单字陵号,比如太宗昭陵、高宗乾陵等。北朝(北魏、辽等)多使用单字陵号,初期往往由于其汉化程度不高而历代皇帝***用一个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