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变化的顺序
月亮变化的顺序图内容如下:
月亮的8个变化过程: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因为太阳光、地球上、月球三者中间相对位置的随时变化,便会展现出不一样样子的月亮。
周期变化: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蛾眉月: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盈凸: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
满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
亏凸:
农历十六到-农历二十二左右,满月以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此时的月相称为亏凸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残月:
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
月相识别: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月球(英文名:Moon,拉丁文:Luna)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可能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月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流体外核和固体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