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巴八卦
拿到《语言小书》这本书,一翻目录,我的天,一***四十章。再看页数,只有不到400页、22万字。书中的每一章,单独拉出来都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没看书之前,我一度对这本《语言小书》产生了忧虑:很多语言学大部头一本书都只能浅尝辄止的东西,《语言小书》只用一章来讲,到底能讲出什么呢?如果整本书只是许多语言学入门知识的罗列,那《语言小书》能讲出新意吗?
当我读完这本书,心中的疑虑慢慢解开了。作者戴维·克里斯特尔是一位英国语言学家,在书中,他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将语言研究的各种成果娓娓道来。在每一章的结尾,又穿插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趣味知识和小故事,书籍讲述的过程引人入胜。不仅如此,《语言小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既是一本语言学入门小书,也是一本生活启示的大书。
书中讲到,婴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模仿。但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他们最先开始模仿的不是发音,而是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人类婴儿的大脑里,早已植入了一套进化了上万年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套机制随时等待着被语言刺激激活,而为了帮助婴儿掌握语言,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对话,在重复婴儿语言的同时,帮助他们把语言扩展复杂化。
比如,书中讲到一个爸爸和两岁孩子的对话,他们一起看书上的一幅图,爸爸问:“那是什么?”孩子说:“一只狗。”爸爸通常会接着说:“那是一只狗,一只棕色的大狗,对吗?”“对。”孩子回答道。
在这段对话中,爸爸不断地在重复孩子已知的语言“一只狗”,同时又告诉孩子“狗是棕色的”,这就是在不断重复的同时,帮助孩子扩展语言,使语义逐渐复杂化。婴幼儿也正是要靠着父母不厌其烦的重复,自己不断地模仿,才能逐渐掌握一门语言。
不仅在语言习得的最初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创作同样要先模仿。作者在第三十六章《形成风格》中提到,“我们该如何形成自身的个人风格呢?方法之一就是找到我们钦佩的榜样,并模仿他们。如果你认为特里·普拉切特是位了不起的作家,那就学着以他的方式写作。”戴维·克里斯特尔认为,不断地模仿和试验最终会帮助你找到一种用起来最舒服的写作方式,也就是你个人的写作风格。
人类用了上万年完成了声音的模仿,在8000年前才出现了最初的文字符号。从简单的提醒,到复杂的社交,再到文字的记录,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是一部从模仿到创造的变迁史。
在发现了儿童教育、个人写作和语言发展的奥义之后,我慢慢消除了自己的一些焦虑,也认识到了掌握语言最关键的一点:在着急开始创造之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其实是模仿。无论是小孩子学习母语,还是成人学习一门新语言,亦或是我自己写作,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模仿的基础。在学习语言的最初,急功近利地追求速成、追求技巧,其实都不如静下心来,抱着婴儿学习母语的心态开始模仿,通过大量的重复和练习,帮助自己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
书中第七章《进行对话》提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要使用语言,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无疑是与其他人交谈。”罗宾·邓巴有一本书叫《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其中一个核心的观点也提到,梳毛社交是语言产生的源泉,而交流八卦是人类语言进步的阶梯。可见,是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而语言的发展,也是为了不断与他人对话,与自我进行沟通。
语言除了用来沟通,还有着其他的作用,比如表明身份、获得尊重、增强文化的多样性。语言的统一有助于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语言的多样性却让文化拥有更多的可能。
《语言小书》中提到了各类方言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上层阶级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语言差异和隔阂。人类迄今为止演化出了6000多种不同的语言,然而现代社会的每一天,都会有十几种语言濒临消亡或者正在灭绝。仅仅是在中国,我们尚且会对不同地区的方言抱有一种歧视的心态,更别说去包容世界范围内不同种族之间的语言了。
面对语言的最终走向,《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一书持有悲观的心态,认为“甚至有人预言终有一日世界会剩下两门主要语言,按目前看来,几乎可以确定是英语和中文”。
而《语言小书》的作者恰恰是同样感觉到了这样的趋势,因而才在书中多次呼吁关注少数族裔的语言,关注母语的多样性,关注语言正在消亡的问题,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多种语言,借此增进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面对语言的差异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言语障碍患者,我们同样也需要包容。
戴维·克里斯特尔的《语言小书》中指出,语言沟通的过程,不仅仅是完成发声那么简单,我们要礼貌地对话,要聆听他人,同时要及时给出反馈,大多数时候,我们还要学着读懂言外之意。而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用语言进行顺畅的沟通。例如,自闭症患者只能从表面来认识世界,一个后果就是他们无法识别隐含在语言之中的丰富含义。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中提到的一位自闭症患者母亲讲述的一个经典案例:她准备去拜访住在马路对面的邻居,出门前告诉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如果他过会儿也想过去,记得把门带上。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他真的原封不动地照做了,把前门拽下来带了过去。
面对这样的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小书》的作者也在书中呼吁,“希望你们能关心那些在学习和使用母语方面有障碍的人们,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样充满人情味的呼吁和倡导,也恰恰是《语言小书》同那些学术大部头区别开来的地方。
一种语言想要存活,初期是需要标准和规则的。《语言小书》中提到,“标准的书写方式使人们能够互相理解”,人们进入学校学习统一的语法规则、发音标准、表达规范和书写方式,进而使相互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起来。
然而,语言要想长久地发展并延续下去,是绝不能停滞不前的。英语词典中,每年都会收录一些产生重要影响的外来词汇;曾经被称为火星文的网络用语,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淘汰,但也有一些逐渐成为了固定的用法;我们学习的中文,曾经某个字拥有一个大家都容易读错的发音,慢慢地,那个错误的读音反而成为了这个字的标准发音。
语言的各个部分都在变化,唯一没有变化的语言就是那些已经灭绝的语言。“新词出现,旧词消失,人类知识的每个领域和社会的每个部分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正因为不断地接纳新知,语言才得以丰富和发展。而语言发展对于个体发展的启示就在于,“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的理念势必要尽早树立,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断地更新理念和发展自己,个体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以上就是《语言小书》带给我的启示,也是作者在书中提到语言的最后一个功能:“我们用语言来帮助我们思考……把笔记写在纸上帮助我们组织想法,把想法写在纸上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我想,这也是语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