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柏解读五行大义》研学笔记005
五行大义序(续)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原文:
吉每寻阅坟索。研穷经典。自羲农以来。迄于周汉。莫不以五行为政治之本。以蓍龟为善恶之先。所以传云。天生五材。废一不可。尙书曰。商王受命。狎侮五常。殄弃三政。故知得之者昌。失之者灭。昔中原丧乱。晋氏南迁。根本之书不足。枝条之学斯盛。虚谈巧笔。竞功于一时。硕学经邦。弃之于万古。末代踵习。风轨遂成。虽复占候之术尚行。皆从左道之说。卜筮之法恒在爻象之理莫分。月令靡依。时制必爽。失之毫发。千里必差。水旱兴而不辨其由。妖祥作而莫知其趣。非因形像。罕徵穷者。观其谬惑。叹其学人。皆信其末而忘本。并举其麤而漏细。古人有云。登山始见天高。临壑方觉地厚。不闻先圣之道。无以知学者之大。况乃五行幽邃。安可斐然。今故博采经纬。搜穷简牒。略谈大义。凡二十四段。别而分之。合四十段。二十四者。节数之气总。四十者。五行之成数。始自释名。终于虫鸟。凡配五行。皆在兹义。庶几使斯道不坠。知其始焉。若能治心静志。研其微者。岂直怡神养性。保德全身。亦可弼谐庶政。利安万有。斯故至人之所达也。昔人感物制经。吉今因事述义。异时而作。***轨殊途叹味道之不齐。求利物之一致。倚焉来哲。补其阙焉
现代语境:
吉(作者自称)查阅三坟八索(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八索:指八卦之理),研究无数经书典籍,自从伏羲、神农以来,直至周朝、汉代,莫不以五行作为政治的根本,以蓍草、龟甲来占卜善恶预兆,所以《左传》说:“天生五材,偏废一种都不可以。”《尚书》说:“商王本受命于天,因为轻狎、侮慢五常(仁、义、礼、智、信),导致灭亡,尽失政权。”由此可知,得五行者昌盛(按五行之理尽人事者昌),失五行者灭绝(违背五行之理的就会灭亡)。昔日中原战乱,西晋南迁,那是治理国家根本理论的书籍缺乏,而边缘学说盛行。空谈无实、文笔取巧虚华,风行一时;真正治理邦国的经典学问、抛弃于万古年。一代代相沿成习,风俗习惯逐渐形成。虽然占侯的方术依然流行,但都遵从旁门左道之说;卜筮的方法一直存在,但爻象之理已经不能分辨。《月令》历法没被推行,时间节气制度必然不准确。失之毫发,差以千里。水旱灾害兴起却不能辨别其原由,妖异祥瑞现象出来而不知道其旨趣。各种不明原因的天地表象(现象),很少有人能验证与研究透的。看到他们的荒谬与迷惑,感叹这些学者,都信奉枝末之学而忘了根本道理(得其皮毛,不得其精髓),都抓住了粗略的大概而遗漏了精微。古人有说:“登到山上才看见天之高,身临地坑深谷才觉得地之厚。没有听闻过先圣之道,就无从得知学问的广大。”况且五行之学幽奥深邃,又怎么能够尽数明了呢。所以如今广泛采集经书纬书,搜罗穷尽各种简牍书牒,简要谈论五行的大义。该书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分类区分若干小段,合计四十小段。二十四,是一年节气的总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四十,是五行成数的总和(6、7、8、9、10为成数,6+7+8+9+10=40)。开始于名字解释,终于虫鸟归类。凡配以五行的事物,都在该要义中。希望使五行之道不致失传,知五行之道而治理一切事物。如果能专心致志,研究五行其中精微的义理,岂只是怡神养性,保持品德完善身心,还可以辅佐协调众多国政治理,有利于安定万事万物,这是至人所达到的境界(古代把智者圣贤分为四个级别: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黄帝内经》中有详细描述)。先人观察天地间自然万物,总结规律,制作经典,吉(作者自称)现在依据事物叙述要义,虽不同时期的作,殊途同归,感叹对五行之道的体会不尽相同,但求利于万物是一致。依仗后来智者,能够弥补本书的缺憾。
九柏注:
三坟八索: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有注:“皆古书名。”《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至人: 《黄帝内经》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在旦夕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各,从八风之理,嗜欲于世俗之间,天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难夫妻,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变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变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九柏笔记 :整篇序高度总结了五行之道的重要性,小能治心治身,保全身心,大则能治国、平天下、利万物。五行理论是中国真功夫,是国学基础,没有了五行理论体系,所谓国学,也就是序中所说枝末之学,得其皮毛不得其精髓。五行之道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功,缺了这个,不能说自己懂中国文化。
备注: 文章参考借鉴了原本《五行大义》及刘鸿玉等翻译的《五行大义白话全解》,现代语境的译文及标柱是笔者根据自己理解所诠释,欢迎广大同道中人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