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逛成都(永陵、青羊宫、杜甫草堂)
永陵本是五代十国时前蜀国君王建的陵墓。它也是唯一把陵墓建在地上的陵墓,这和其他帝王劳命伤财的穿山、深挖,身前花去大量的民脂民膏营造自己的陵寝不同。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这前蜀国王还是比较利民,属于有一定作为的开国皇帝。
经过三洞桥路和永陵路的拐角,可以看到20个女乐工的雕像,每个乐工捧着不同的古乐器,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对于了解古乐器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沿着永陵路往东走不远就是永陵。陵园很小,地宫其实就是人工砌起来的圆顶小屋,棺椁就放在那里。相较于中原的那些皇帝而言略显简陋寒酸。如今在陵墓上方种植了很多松树,圆形的陵寝边缘上方种植的迎春花环成弧状,形成一个圆弧长廊围绕陵墓。
离开永陵,坐上出租车,一会儿就远远的看到青羊宫特色的建筑。青羊宫门口那里正在修建成都的地铁,路面整个被隔离。绕过一个弯在豁口处穿过马路,对面就是青羊宫公交车站。往前没几步就可来到青羊宫的正门,门边的影壁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道法自然”。
进了青羊宫才知道,这里原来不叫青羊宫是唐僖宗避难时才改名为青羊宫。看来还是一个皇家道观。青羊宫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
对于道教文化不是很熟悉,很多有关道教的知识最早是通过观看“西游记”有浅薄的了解。诸如太上老君,三清等等。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把道教和老子的道家混为一谈,在这道观里似乎也把这个混为一谈。里面还有老子道德经的碑刻,很是富丽堂皇。在我心里还是有点纳闷,这“道法自然”应该属于道家的文化,怎么变成道教了?是门派不同,囿于知识了解有限,只能匆匆走过,纯粹做一观光客。
沿着中轴线经过八卦亭,亭上有匾额“紫气东来”,里面供奉着老子的塑像。八卦亭的后面依次通过混元殿、三清殿以及斗姥殿,最后面是唐王殿。在旁边的偏殿还有诸如祖殿、二仙殿。不愧是西南最大的道观。但是偌大的一个青羊宫,想不到确实如此的清静,或许这就是道家所谓的清静无为所在吧。
出了青羊宫,沿着青羊上街一路前行,再到浣花路就可到四川博物馆看看。租借耳戴讲解机,匆匆的浏览瓷器馆、青铜馆,张大千的书画展,感觉里面的藏品有点寒酸,好歹是省级的博物馆啊。但想到成都还有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看到川博这样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在门口看到的青少年组队出入,这里应该是成都定点的青少年学习基地吧。
川博旁边不远就是杜甫草堂,和前面的永陵门口冷落、青羊宫的人流稀少相比,草堂门前可谓是人头济济,来成都旅游杜甫草堂也是必游之地。我们从北门进入,不远处就是杜甫的茅屋,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写成吧。想当初杜甫来成都投靠严武时,应该是门口冷落鞍马稀吧,能进入其茅屋坐下来喝杯茶的又有几个?可现在呢,老杜家里都是人哎。看了他家的厨房不算,还进入他的卧室、书房,可真正看懂老杜的人有几个呢。人声鼎沸、喧哗欢笑和老杜当时的情境格格不入,我也是匆匆一瞥就离开。
草堂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千碑诗了,都是一些书法大家所书写,如今都被镌刻在碑廊里,气势磅礴。在每一块碑刻的边上都有标准宋体打印的介绍,生怕民众看不懂那些龙飞凤舞的书法,对于书法普及和了解老杜诗歌功不可没。其实在整个草堂里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刻上了老杜的诗歌,很有文化气息。本是一个幽静的场所,但由于游人太多,在碑刻前能精心看书法和了解诗歌的又有多少呢?
从北门进入,在草堂里匆匆走了一圈,本想对书法碑刻多看一会儿,无奈妻等得有点不耐烦。杜甫草堂太过喧闹,如果当初有这样的游人来拜访老杜,他老人家还能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