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五典的由来

三坟五典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和历史传说中。

追溯到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尚书》。在《尚书序》中,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被称为“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被称为“五典”。 郑玄在注解中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即五帝之书。

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有注:“皆古书名。” 这里提到的《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三坟五典,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fén wǔ diǎn,意思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书籍。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作品思想:

首先,在民与天的关系上,淡漠天而注重民。郑国大臣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认为天道飘渺遥远,难于决定人事,人事只能靠离自己近的人道决定。因此,统治者更重视民众的政治作用,把民心取向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成败的根本原因。

周景王时,大臣单穆公和伶州鸠劝戒景王,指出作为一个国君,一切事情都要考虑民众的好恶,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做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甚至会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