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解剖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快速提高写作能力
一.写好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抉择
如何写好文章,与我们选择生活理念一样: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当年从北京到云南走了三个月,今天的地球人,如果再从北京到云南,快两小时,慢也不过三天!根本原因就是选择。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一个很低调的叫牛顿的同志说过一句著名的获奖感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他还讲过:“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好像只是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个谜。”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话不过是牛顿自谦之辞,其实,恰恰是因为牛顿学习了很多前人的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才能够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做出奠基性的贡献,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有一位高中学生的家长问我:“要想让孩子在高考作文中出好成绩,什么办法最好?”我说:“把古今中外的名篇一样背上四十篇,保证能快速提升作文成绩!”简单的说就是把想学写好文章的人放在文章高手的肩上,让他很快看到如何选择最短的路程到达目的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呤。只有你读得多了,高手再指一下方向,比较多了,才知道什么文章好,好在哪里。就象一条小鱼如何选择路径,从小河沟游向大江大河,再游向大海。只知道在小河沟中扑腾的小鱼,永远别想成为水中之王的。
方向对了,路再远也近;当故事有了,沉淀多了,韵味足了,内涵丰富之后,写出好文章便只是一步之遥了。
二.读万卷书,更要走万里路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是修来的。而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提到写文章,中国传统和历史的思想意识中有一个误区,认为那是文化人的事,何为文化人,是乎与学历有关。其实只要用心关注一下,世界上许多大文豪都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有一个***同特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历尽磨难。
记得我刚上初中,开始读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连环画书,当时11岁,看完《童年》《在人间》,感觉自己生活相对小说中的主人公还不错嘛,有父母兄弟,有健全的家,有稳定的生活;看完《我的大学》就开始迷糊了,除了讲生活的坎坷还是坎坷,哪里有高尔基读过一天大学?当时年月,课外书少,没有电视电脑,没那么多诱惑,也没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剩下的只有思考了。闲着时又读了两遍《我的大学》,至到初二时有一天突然醒悟了,高尔基“我的大学”,就是在天大的课堂地大的黑板的社会这个大学中,苦难就是他最好的老师,教会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积极永不放弃的进取之心。后来又才了解到,高尔基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 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吧。”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一生中大量优秀的作品便在他曾经苦难的沉淀中诞生了。
三.写好文章的三重境界
一重境界:基本招式功。如同练武功中的一招一式先整明白,要求是无论写景、写物、写人、写事,都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熟练使用写作的基本格式,并做到中心思想明确,逻辑清晰,层次清楚。最好不用错别字,当然故意的除外。
在这个阶段要把短文章写长,达到文思如涌,下笔有神。
二重境界:整合资源功。如同练武功中的套路,把弄明白了的一招一式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具备独特风格、实用极强的招式组合,要求把所写的人、事、物、景天衣无缝的组合到一起来,言之有物,真诚真实,不得无病呻吟;不能洋洋洒洒万言,让人看完后一头雾水,除了自己明白外,其它人看不明白写了些啥?就象我国一些所谓影视大片,除了拍摄过程银子扔得多,剩下的就是观众骂声如潮,所谓的艺术家把其作品中别人看不懂的部分贴上艺术内涵标签外,还整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成千古笑话。
在这个阶段要把长文章写短,达到字句凝练,内涵丰富,韵味充足。
三重境界:天人合一功。记得武侠影视剧中有一个戏,是一代武术宗师教弟子华山七十二剑的剑法套路,弟子一招一式刻苦练习,由第一招练到了第七十二招,弟子再请教师父,师父告之:你刚打好基础,火候还差得很远呢!于是弟子勤奋练习,发现剑术融汇后招式在一招一招的减少,师父再点拨鼓励,弟子勤练贯通之后兴奋告诉师父:我发现华山七十二剑只有一剑,天人合一!
其实写文章也是这样,融汇后,你会发现文章会越写越短,但字字凝练,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铿锵有力;贯通后,你会感悟喜怒笑骂皆文章,但句句经典,如中国字画,水墨淋漓,力透纸背;如太极八卦,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如七彩阳光,温馨荡漾,激情四射;如啼血杜鹃,哀婉凄侧,动人心腑。
在这个阶段要使文章的美感如珍珠、如水晶般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历史上千古绝唱的名句比比皆是,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但文章的最高境界光有美感是不够的,必须得有思想。如同选美女,不仅要求外表要性感,比例优秀,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还必须比才艺,有修养,有气质,有内涵,才能让人久看不厌。不然光华丽的文章也会象天上的神马,只是浮云一片!所谓文章有美无“思”则浮,有“思”无美则枯,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有思想的名句也比比皆是:“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
四.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
写文章无论是哪种体裁,最精彩的语言和最经典的名句,一定都是既美感又具备一定的思想性,给人以启迪和反思,不管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历史的星空中,这些经典的名言名句都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而这些名言名句的诞生都一定会有一个***同的特点:来自生活的总结,来自现实的感悟,来自群众的体验。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云南地域文化的文章,到云南体验生活是必须的。到云南一些原生态少数民族地区,不能拿我们在城市生活的文化价值观去衡量这些特殊的群体社会。有一天傍晚在山间小路上走夜路,突然被一个躺在地上的人绊了一跤,吓得我五魂少了三魂,难道这是个刑事案件的现场?!惊魂未定走出不远,又发现一个躺着的,更利害的还会动,到了村子说起此事,别人哈哈大笑:那些都是喝醉了酒在路上睡觉的,没什么奇怪!
多了解些才发现,这些地方村子,一户人家杀一头猪或牛羊,一村的人全都会来大吃一通,这些村子的人们基本都很贫穷,但有一个***同特点,今朝有酒今醉,吃饱了喝足了,走到那里困就在那里睡。不会有城市生活的人所谓的压力很大,更不会有2012火星要撞地球的杞人忧天!
如果认为这些地方的人不会浪漫,不会享受生活,那就大错了。到了云南,就到了能歌善舞的人们的家乡,当篝火燃起,歌声响起,幸福就会荡漾在每个优美的舞姿里,映照在每张无忧无虑的笑脸上,那一声声情哥哥、情妹妹呼唤声的歌声里,独特的原生态韵味会让我们任何一个城市中的夜总会、迪吧所谓的浪漫都黯然失色。这里一些地方不讲究天长地久,只讲究美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