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教授·壹

? 欧丽娟老师是我上大学后很喜欢的一位国立台湾大学的教授,曾经在网上听了她的红楼梦及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老师学识渊博,令我心折。下文整理本学期欧丽娟老师的公开课唐诗新思路。感谢b站评论区的@南康L,我将两人的笔记结合,对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整理。

先上b站链接:

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老师

? 唐代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傲视古今,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性内涵,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文明遗产,虽然表面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就活在这些诗人的庇荫之下,但是犹如孟子所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过去的经历已经化掉了,看不到了,但它留下神妙的力量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所以事实上过去仍然是永恒地存在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在现在奋斗,为了未来而努力,但是凭借的是许多过去已经划入思想意识里,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文化根柢。更何况那些脍炙人口,触动人心的美丽诗篇,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就像宋代李之仪在《卜算子》里所说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饮长江水。”虽然看不见,但我们都品尝着一样的生命之泉,被一样丰沛深刻的文化所滋养。“身在长江尾”的我们可以遥望长江头的无数先人,更可以在溯溪而上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洗礼。在这文化的长江大河里,涓滴都是智慧的宝藏。不是只有《红楼梦》带领我们领略复杂的人性与存在的酸甜苦辣,更何况《红楼梦》之所以如此优美,也是来自于一千多年前的诗词情韵。小说中把盛唐当做是诗歌艺术的神圣经典,对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推崇备至,而且它又充分吸收了中晚唐独特的残缺美学,形成了一股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悲凉,甚至塑造出一个魅力无穷的林黛玉,这些都说明了唐诗的深厚影响力。所以说唐代的诗人与名篇早已成为所有华人***同的前世朋友,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永远的活着,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一起喜怒哀乐,更成为美感与体验的启蒙者,教我们怎样感受春花秋月,教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也教我们行走生命之路的种种方式。

而唐代之所以能够诞生出如许众多的伟大诗人,必然和整个时代环境的深厚博大息息相关,就像巨大的树木必然有整座森林作为支撑一样。如果杜甫诞生在今天,他就很可能不会成为杜甫,而会成为其他的人才,那当然不可能每个唐朝人都会作诗,而且作诗也不是传统文人的最高目标。很多人以为唐朝人把创作诗歌当做人生的最大价值,以为唐朝人都以身为诗人为荣,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毕竟在以儒家思想为终极信念的传统社会里,文人的最大人生价值还是在于经世济民,除非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他们最大的努力还是在于实现政治理想,那么诗歌则是抒情言志的表达方式,是文字艺术的追求,兼作公***交流的媒介杜甫就说得很清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国家社会的群体事业才是这些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终极信念,他们希望可以为尧舜般的圣君奉献心力,实践王道,让社会淳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直到晚年,已经年老体衰、无能为力的杜甫已经完全放弃出仕做官的道路,可是还是殷殷期盼年轻人可以接棒、薪火相传。他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意思是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你们要早一点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做大官才能做大事,可是你们在职位上所想的不应是个人的名利权势,而是努力为国家百姓奉献生命。因此,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两句话就成为王安石最喜欢的诗句,因为它深深触动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心,表达了他们***同的志愿与热情。连生性潇洒的李白都没有例外,李白到了晚年遇到安史之乱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建功立业,为国效劳。这就可想而知,以为写诗是唐朝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然而在传统文化之下,诗歌也确实成为文人追求艺术表现自我的最重要的方式,只要受过教育、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大多有读诗的兴趣和写诗的能力,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雅”文化、菁英文化的核心之一。可以说诗歌是唐代文人记录人生的生活日记,也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来往沟通的书信,甚至是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要工具,不仅用来抒情言志,也有助于实践理想,所以诗歌就得到了最大的实验和开拓。而古典诗的丰富深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唐诗也就是最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对于唐诗,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有一番精彩的描述,他说:“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意思是没有不具备的;“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就是没有不达到的;而”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就是没有不参加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还有各种不同身份的创作者,都使得诗歌的事业无比宏大、辽阔、辉煌、灿烂;难怪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几句话固然是言过其实,但也表达出唐代诗歌的伟大成就。

? 那么在如此炽烈的诗歌热忱之下,创作诗歌变成了全民运动也延续了将近三百年,在还保留到今天的唐诗中,一***有大约五万首,2200多位诗人 他们来自广大的社会土壤,从各个角落里孕育、生长、勃发互相激荡,也先后传承,他们彼此对话也相互成就,这才汇集出如此汪洋澎湃的文化大河,也正是在这样庞大的资源体系之下,最卓越的灵魂就会脱颖而出。最伟大的杰作就会横空出世,让艺术更加提升,也带来飞跃的进展。那么文化的长江大河就随之更加绵延壮大了,若是把唐诗的特色和宋诗来相比,对照之下就能够更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宋诗概说》里分析了唐宋诗的特质,就指出“唐诗显得如火中焚,紧凑而激烈简言之,在匆匆趋向死亡的人生过程中,诗人作诗只能抓住贵重的瞬间,加以凝视而注入感情使感情凝聚、喷出、爆发。 诗人所凝视的只是对象的顶点。”因而,诗歌是凝缩简练的,而宋代诗歌就比较是说理性的,偏向是抽象哲理的表达,以及直线的呈现,不像唐诗是 一个饱满的整体意境,就特别耐人寻味,也更必须透过咀嚼玩味,才能体悟出其中的深沉与饱满。

? 那么正因为唐诗是如此之盛大丰美,本课程是为了挖掘、阐发唐诗中既美丽又深刻的人性内涵而开设的,我们并不走通俗性的、介绍性的方向,像入门导读一样的蜻蜓点水;也不做感性的赏析,停留在对唐诗有多美的一般说明上,我们想要做的是带领大家重新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诗人,以及脍炙人口的名篇,去挖掘原来所没有看到的,去澄清积非成是已久的,去探测历史所不知道的。当然,在看这些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和诗歌时,我们绝对不能用望文生义的方式做直觉的理解,尊重历史,设身处地,是我们现代人面对传统文化所最必须建立的态度,就像苏联学者伊·谢·科恩,他在《自我论》这本书里,清楚地提醒大家的,他说:

? 在刚刚我们所说的这段话里,谈到几个重点。 一个是,现代读者必须要注意,你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感受方式来理解古人,以为他们和我们完全一样。 事实上,在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悬殊的情况之下,古人的许多思想感受和我们是很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要尊重别人,尤其是古人。他们所思考、所苦恼、所追求的是和我们不一样的问题。 以为古人也都是在追求平等自由,都是在渴望婚姻恋爱可以自主那样是不行的。

如果我们不放掉现代人的价值观或意识框架,就不能真正了解古人。再者,除了我们心态上要调整之外,做法上更要多下苦工,不能随性地用感觉来解释。更何况,真正的知识,Knowledge,永远是千锤百炼才能获得的,它不是意见,不是一般的Opinion。 所以科恩才会说:“专家通过精密分析原文、词源学和语义学来寻找理解这些问题的钥匙。” 这当然不是件轻松的事。 对于一般的人性而言,这段话,事实上可以算是暮鼓晨钟。

?必须说,虽然唐诗是华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作品,但其实读者往往是爱其美而不知其真,尤其是经过近代历史性的巨大断层之后,现代读者更常常以字面或常识来望文生义,在其中投射了并非它本来面目的不实幻影。美则美矣,却往往是美丽的误会。所以本课程,作《 唐诗新思路》的第一个系列,我们要做的是选取最知名的代表性篇章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厘清 文字与内容的谬误,避免一再的以讹传讹;

第二,我们希望可以还原诗歌的真正含义,也示范解读古典文学的应有作法;

第三,正确地知人论诗,展现出对古人真正的温情与敬意。

?我们将针对生活于整个唐代,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选出六大诗人,针对他们的名作提出几个问题,并给予解答。例如说:初唐的陈子昂,真的完全反对六朝,以复古为目标吗? 继承并且发扬了这个复古路线的李白,他的人生终极追求究竟是什么? 而王维遇到了久别的乡亲时,他所问的为什么是 “寒梅著花未”这样的问题,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至于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它是否有讽刺杨贵妃的意思?而当时李白眼中所看到的,玄宗与贵妃之间 又是怎样的爱情?他们两个是否有不为现代人所知的一面呢? 既然谈到了婚姻爱情,我们也来看看,杜甫是怎样看待他的妻子的?传统婚姻中是否就不存在着爱情? 而爱情是否只有我们现代人所以为的样态? 杜甫在《月夜》这首诗中,可能会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视野,并且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杜甫是怎样地因为复杂而丰富。 而唐朝的伟大,又确确实实应该归功于六朝。长江大河不可能只有一个源头。然后,我们要重新分析,白居易琵琶女的新造型以及白居易在琵琶女身上怎样投射了自己的潜意识。课程的最后,我们要告诉你,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而我们又是怎样地在误会中爱上了这首诗。

本课程结束之后,以后还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分析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李商隐等等,这几个著名诗人的人格特质,以及由这些不同的人格特质所展现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他们怎么样用来安顿自己的理想世界,究竟是什么。而因为不同的性格,这些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会截然不同。 其中单单是杜甫,他就具有三种不同的理想世界的构想,也展现出他那”地负海涵”的性情和胸襟,非常值得参考。然后我们还可以跨出个别的诗人,从时代的变化来看唐诗的变化,透过几个很有趣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是怎样地影响到个人,也影响到诗歌。

唐始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