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对称的意思?
风筝为什么做成对称的
体积、重量、弹性必须左右对称平衡一个风筝的结构面积左右完全对称,不一定就表示平衡,因两侧上糊的使用量及骨架左右重量粗细不同、弹性不同,两端也会失去力的平衡。于风筝完成施放时,骨架(竹条)粗或弹性小的一边受风的阻力较大,竹条细弹性大的一边,受风的阻力则较小,于风筝升空后达不到平衡稳定的效果,风筝会向阻力小的一边倾倒。
在制作风筝时,体积、重量、弹性必须左右对称平衡。竹条的弹性可用两手将竹条向内侧加压,使其成弧状,试验左右两端的弹性是否一致,如感觉力量不一致时,将弹性较强一边的竹条加以修细,调整至两端弹性相等为止。
硬面与软面的配合风筝各面承受的阻力大小可分为「硬面」与「软面」两种:硬面——承受风力,使风筝飞扬。
软面——卸掉风力,使风筝平衡与稳定。
硬面:所谓硬面就是风筝完全被骨架围住的叫硬面,例如:八卦、七星、中国城等风筝,全面有被竹条封闭者,因缺少弹性,受风力不变形, 阻力较大,所以硬面的作用是承受风力使风筝飞扬,故风筝要靠有硬面才能升扬于空中。
软面:所谓软面就是没有被骨架围住的部分叫软面,例如:蜻蜓、蝴蝶、鸟型等风筝,没有被竹条封闭的翅膀部份,因遇风时,风筝面会变成斜面,把风泄掉,所以承受风力较小,有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风筝的结构可全部采用硬面(如八卦、七星、立体宫灯风筝等)但不可全部是软面,一般风筝大都采两者并加运用(如蝴蝶、鸟型风筝等)。硬面较多的风筝,必须在下端加尾巴予以平衡稳定才能飞(立体风筝除外),升高速度也较快。
大型风筝能适应5级强风,小型风筝可适应2级风力。软面较多的风筝,不易升高,但稳定性较好,可利用本身结构技巧取得平衡稳定,无须加尾巴,较适于2~3级风力,风大时容易飘远。所以现在于比赛场上,皆以造形为准,不加尾面者取胜。
适当的提线风筝结构体上栓绑有角度之线称为提线。无论风筝设计及制作得如何正确,若提线的位置不当,仍然不能使风筝平稳的升空。提线的位置、长度、角度等对风筝的施力及受力皆有重要的关系,故须对线有确切的认识与了解。
提线角度:视风筝型态、大小、构造、重量及风的强弱调整风角度
提线长度:风筝宽度的两倍长最适合
陀螺型风筝提线位置提线长度:取风筝面宽度用二倍长最为适宜。
提线位置选择:风筝提线有双线及单线之分,但通常都采双线,选择最适合的部位。
提线角度:通常提线之角度是将上线与风筝面的角度成90度为适宜,使风筝向前倾,下部阻力减低,泄除些风力,使其平稳飘扬于空中,若风筝飞翔情况稳定、不摇摆,但不容易爬高时,可将提线角度稍为调高或低,再试飞几次以确定适合的角度,因风筝型态、大小、构造、重量及风的强弱,对提线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能放弃吗?
你也太小心眼了吧,吃醋是可以的,但要适可而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继续道歉,哄她开心.
如图,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轴对称图形,∠AEB=140°,AC⊥AE,∠C=60°,则∠CFD的度数为______
∵EF为风筝的对称轴,∴∠CFE=∠DFE,∵∠AEB=140°,AC⊥AE,∠C=60°,∴∠AEF=110°,∴∠CFE=360°-90°-60°-110°=100°,∴∠CFD=360°-2×100°=160°.故答案为:160°.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风筝称作鹞,北方人又称鸢
风筝讲究“扎、糊、绘、放”
“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鱼蟹 *** 于碧波”,是曹氏风筝动态美的精髓所在。
在制作上,曹式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扎、糊、绘、放四个工艺流程,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扎”就是制作风筝的骨架,这是决定一只风筝好坏的关键。曹式风筝的骨架主要是用竹子制作的,首先要将竹子劈成条,刮成所需要的厚度,然后经过烤制使其变形弯曲,成为风筝所需要的形状。曹式歌诀中“汗不去透形必还”,意思是说加热时要把竹子的油烤出来,这样凉了之后就不容易变形了。然后是扎,就是将不同部位的竹条以线绳捆扎组装起来,达到“中正平直”,两边对称,这样当风筝受风时才能维持平衡,顺利飞翔。
“糊”就是用纸或绢将风筝骨架糊起来,要自然、平整、随形,不能松懈、皱巴。歌诀中讲到“保稳全靠纸不松”,就是这个意思。糊软翅风筝时尤其要注意两边要完全对称,糊时要用线牵着膀梢,糊好后才能剪断,而且要把画面翻过去平放在桌子上,把涂匀胶的骨架放在画面上,平整地粘好。
“绘”是表现风筝形象的重要一环。除仿真风筝之外,所表现的都是吉祥如意的题材,以表达人们祈福,盼望美好的愿望。绘画时须领会画诀含义遵循“繁而不烦,艳而不厌”的原则,使画面达到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主题鲜明。此外,在绘画时还要注意色彩不宜太厚,否则会影响风筝泄风,导致放飞效果不好。
“放”,顾名思义,制作风筝就是为了放飞。一只好的风筝不仅扎糊绘画要好,还得经得起放飞的检验,表现出远观效果。所以说在放飞上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就有一段放风筝的描写,“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绳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穿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北方人喜欢燕子,称它为喜鸟,所以曹式风筝以沙燕居多。曹氏沙燕很好地结合了软硬两种结构的特点,大风小风往来自由。曹氏风筝用拟人手法创造的燕子家族颇为有趣:肥燕、瘦燕、幼燕、雏燕、对燕、半瘦燕,不仅形似,更追求神似,例如,要使燕子表现出像人一样地喜形于色,则必须要把握“眉上轩,见喜颜;嘴上翘,定是笑”的画法。此外,每一式沙燕风筝上还布满蝙蝠、蝴蝶、牡丹、猫、蝶、鱼等吉祥图案,各有千秋。例如,“蛱蝶寻芳”和“百蝠骈臻”是用蝙蝠拼成桃花和柳叶的形状,布满风筝的全身,象征浓浓春意;“四世同堂”则在风筝的两翼画上两只大狮子,在剪刀尾巴上画上两只小狮子,取“狮”与“世”的谐音讨个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