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十一大阵法分别是?
十阵 中国古代作战十种阵法的统称。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形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出自战国中期的《孙膑兵法·十阵》。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增多及规模的扩大,铁兵器的大量使用,能远射的弩、攻城用的云梯以及水战用的钩拒的发明,使作战方式有了新的变化,由春秋时期的车兵为主,发展到战国时期以步兵为主,辅以车兵、骑兵配合作战,随之出现了作战的十种阵法。十阵的阵法各有特点和用处。方阵的列法是"薄中厚方","大将居中",用以粉碎敌人的阵势。圆阵,即环形战斗队形,宜于防守。疏阵,即疏开的战斗队形,用于在兵力兵器不足的情况下,张扬声势,或伺机攻击。数阵,是密集的战斗队形,用以突破敌人阵地,切断敌军之间的联系,或防敌各个击破。锥行之阵,是前尖如锥的战斗队形,用以冲破敌人坚固阵地,割裂敌人。雁行之阵,是横向展开左右梯次配置的战斗队形,用以进行弩战,袭击、包抄、追击敌人。钩行之阵,左右两翼适当向后弯曲如钩形,用以应付意外情况,随机应变。玄襄之阵,是变化莫测的一种阵形,用以迷惑敌人,使其难于判明情况。火阵,是进行火战的战斗队形。水阵,是进行水上作战的战斗队形。水阵与火阵有时也指水战与火战的战法。(柔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九阵,五虎驱羊阵,六金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死连环阵,十面埋伏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