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演易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知道是文王演易。可什么叫演易?以前俺跟大家一样,认为“演易”就是作卦爻辞。其实,这只是说对了一半,而且是后一半。那前一半呢?原是指重三画卦,另成六画卦的演绎过程。

这个过程都参照了那些图?椐俺推知包括先天八卦图,河洛图,以及分宫图等。所以《系辞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圣人则之易学诸图,至于成卦,则是由“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来。这在《帛书.要篇》被称做是“古法”。即:“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至善,能者系一求之,所谓得一而群毕者,此之谓也。”所以最后的成卦,原本是卦中有数,数中有象。由于后人看不到成卦的“内象”,“内数”,不知圣人当初演易的过程,所以《系辞传》对此才有“参伍”,“错综”的发明。

由前说可见,易学起源于无文字的图,然后又成于图,最后才有了文字的“拟诸形容”,即所谓的“系辞”。所以“观象系辞”的前提,除了指卦体本身的卦象之外,更多的地方是指“成图”中的卦序,为其“观象”的主要参椐。所以《系辞传》根据卦序的现象,才提示为:“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可见“原始要终”之义,更非指一卦六爻的由初至上而有言。

有文字的易,出自无文字的图,所以宋儒邵雍在解易图时说:“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可见图对易学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至于有人会问,你怎把《分宫卦》也扯进文王演易中?这一点如您还看不出,那待俺以后有时间,会在原经文的系辞中来求证这一点的。看看到底是出自汉京房之手,还是此前早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