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的含义

震的含义是: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组词有震惊、震怒、震骇。

震(zhèn),汉语文字,15画,上下结构。相关描述有《春秋》“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拓展知识:

基本解释:

1、剧烈地颤动:震颤;地震;震天动地;震耳欲聋;火车震得窗户直响。

2、地震:震源;震级;余震;抗震救灾。

3、威慑,使人不平静:震撼;震古烁今;威震四方。

4、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

5、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又为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易·震》:“象曰:‘洊雷,震。”洊,重复。谓连续打雷,乃为威震。

6、姓氏。

7、指东方:震宫(皇太子住的东宫)。

8、特指雷:《诗·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先是雷震景德门,公(袁可立)上疏陈阙政。”

9、威严:《左传·文公六年》:“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国语·周语上》:“(兵)观则玩,玩则无震。”

10、通「娠」,怀孕:《左传·昭公元年》:“邑姜方震太叔。”

注意事项

震、振。这两个词音相同义相近,都有摇动、抖动的意思。区别在于:

1、「震」比「振」的程度剧烈,「震撼、震天动地、震耳欲聋」中的「震」不能写成「振」。

2、「震动」与「振动」不同。前者指颤动或使颤动,并比喻重大事件、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后者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3、「震」可以单用,「振」不能。如:火车轰隆隆开过,震得玻璃直响;震了一下就不震了。这时不能写成「振」。

4、「振」有奋起义,如振奋、振作、振兴。这时不能写成「震」。

常用词组

1、震颤:颤动;使颤动:浑身震;噩耗震着人们的心。

2、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3、震荡:震动;动荡:社会震不安;回声震;山鸣谷应。撼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4、震动:颤动;使颤动:火车震了一下,开走了;春雷震着山谷。(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震全国。

5、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6、震感:对地震产生的感觉:震强烈。

7、震古烁今: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可以震动古人,显燿当世。

8、震撼:震动;摇撼:震人心;滚滚春雷,震大地。

9、震级: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地震震级分为9级。一般小于2.5级人无有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破坏。

10、震惊:形容大吃一惊:大为震;感到十分震。使大吃一惊:震世界。震动而惊惧;惊动。《易·震》:“震惊百里。”《诗·大雅·常式》:“如雷如霆,徐方震惊。”《书·舜典》:“谗说殄行,震惊朕师。”

11、震怒:异常愤怒,大怒。盛怒。《书·泰誓上》:“皇天震怒。”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12、震情:与地震有关的情况。

13、震慑:震动使害怕:震敌人。震惊恐惧。《后汉书·任隗传》:“窦宪秉权,专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慑。”

14、震悚: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15、震骇:震惊;惊惧。

16、震栗:震惊恐惧。《汉书·赵广汉传》:“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