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梁山第一侠士

对于宋徽宗、蔡京、高俅等人来说,方腊的征讨绝对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与土匪作战,不仅彻底摧毁了方腊的起义力量,也大大削弱了梁山的力量,再也无法对朝廷构成威胁。可惜水浒里有108个英雄。此战过后,枝叶散乱,幸存的有10个:59个战死,10个死在路上,杭州六和殿的陆占了一席。当宋江等人回到首都,并满足惠宗,只有38人活着。其实去方腊的时候,只剩下103人,而不是108人。五个英雄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梁山集团。其中金大坚、皇甫端被留下来听指挥,小让被一个姓蔡京的人留用在衙门里当代笔,被一个姓王的人留用在衙门里当信使,一下子去了四个人;第一个离开梁山队伍的是云龙公孙胜里的悠然星。

亡命之徒中第一个离开梁山的是谁?

其实这已经是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集团了。那么,公孙胜为什么两次离开梁山?他为什么不和其他英雄同生***死?和兄弟们不和吗?不能在领导里见?还是别的?

公孙胜,人称一清老师,是梁山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身高八尺,仪表堂堂,八眉杏眼,方口胡须,身穿短袍,手持青铜剑,头戴麻鞋。仁济家自幼习武,人称公孙胜大郎。他道学精深,善指挥风雨,乘雾驾云。江湖人称“入云龙”。他在忠义堂中居第四位,与梁山领导层核心成员吴用同为掌管机密的军师。要说水浒传里最崇拜谁,那肯定是公孙胜。林冲曾夸赞道:“公孙先生名震江湖,善战。他有鬼神之机,可以呼风唤雨。谁也比不上他。”就水浒传而言,除了他的老师罗真人,我们的老师公孙胜化干戈为玉帛,覆手为雨,没有被打败的笑傲江湖是一个典型的孤独英雄。它的法力不可预测,无法用武力衡量。

那么,这样一个近乎神的人物,为什么要上梁山呢?上梁山,公孙胜,从生日大纲开始:大明府留在梁中书为岳父蔡京祝寿,大肆掠夺百姓财富,***得金珠十万颗,取名“生日大纲”。公孙胜义愤填膺,抛出了抢劫的经典建议,于是在黄泥岗上采取了“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之后,他利用在石碣村学到的东西,放火烧了官军的战船,杀了河套上梁山。上梁山后,帮助晁盖王伦创建水浒基金会,属于梁山元老。梁山好汉劫江州演艺,救宋江。之后,他思念母亲,回老家看望母亲。这是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

后来,宋江为了救柴进攻打高唐州,但多次被郜琏的巫术打败。宋江派戴宗和李悝jy上九宫县二仙山束手无策,互相询问。公孙胜在罗真人大师的命令下下山,用“五雷天心大法”破了郜琏的邪术,再次造就了他道家无敌的光环,奠定了他在水浒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后来公孙胜又攻,宋江派石津攻茫荡山。史进首战不利。公孙胜赶到后,布下八卦,破除樊瑞邪术,安抚樊瑞等三人。

梁山泊全帮拉拢后,公孙胜参军征伐辽,并帮助松江破回纥燕混天象阵,为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回九宫县二仙山的路上,大辽遇到了大师罗真人。公孙胜听从老师的话,让宋江平定天狐和王庆。他临战前,击破了天狐的部下术士乔道清,收他为徒。王庆被鄂后

公孙胜两次离开梁山,原因有二:“拜师学艺,侍奉老母,长生不老。”其孝无可非议,不容置疑。但研究公孙胜的行为,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能说这是他的两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对此,宋江和吴用心知肚明,但两人都很聪明,没有戳破这张窗户纸,尤其是宋江,两人以悲情动人的离别戏一致行动。他们的演技堪称完美,不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公孙胜。从他在书中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此人淡泊名利,视名利如粪土;爱修行修道,求真理,达真理。所以他虽然地位高,但很少直接参与内部事务管理;俗话说“就像理所当然的发财一样。”分手时,我们还“不服”金银。按理说,这样的人不求名不求利。凭借他的魔法,他可以过着飘云野鹤的生活。他跑得多快啊!然而,理论上本该“出世”的公孙胜却“入世”了,不是因为自己的荣辱,而是要攻陷天下的恩怨。他早就听说了“吝惜钱财,仗义执言”的古典名声,所以前来避难。其目的无非是帮助建功立业,劫富济贫,为天下百姓寻求一些健康的走向,拯救百姓不至于倒挂。本该独善其身的公孙,却不能对天下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可见当时政府腐败之深,官僚之乱。

然而,公孙胜的美好愿望终究化为乌有。晁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他安于梁山现状,不思进取,也没有以天下百姓的疾苦安危为己任的情怀。失望之下,公孙胜已经神智不清,时不时在晁盖面前散布想家的言论。呆在梁山的宋江,眼看梁山权力结构即将发生变化,无心去趟这趟浑水的公孙胜,借口见母为师,离开了梁山。临行时,晁盖有约:“百日之行,只望鹤来,切不可断。”公孙胜深感忠心,答应道:“小路只走一次,以后再聚。”但是,这需要三到五个月以上的时间。其实公孙胜食言了,没有如约而归。

究其原因,恐怕是宋上山的时候,已经看出了宋江的野心,以及宋江与自己理想的差距,于是借着探望母亲的机会,回到二仙山跟随深造。之后晁盖因攻曾头城而死,梁山权力易主,令公孙胜心寒。因此,他故意避免看到戴总和李悝jy上山邀请他们。后来随着他们邀请他,一是尘埃的命运并不完整,他担心曾经的战友。第二是老师的建议,他也想再尝试一次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如果他真的不想去,李悝jy的斧子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宋江并不是公孙胜心目中的领袖。他一心一意,唯一关心的就是拉拢他。在他炮制了玄女九天、“忠义堂、石碑、水浒、英雄”等一些名堂之后,公孙胜再次成为梁山革命集团的领导核心,成为继晁盖、宋之后政坛上的常青树。但其实公孙胜并不以此为荣,因为他的野心不在这里;宋江对他也不感冒。比起军事家吴用明显的倾向和乐于助人,公孙胜的妥协真的不是那么受领导欢迎。

但是宋江拿他也没办法,这个位置还是要给他安排的,公孙胜的实力确实非同一般,无可替代;第二,公孙胜是梁山老将,有一定影响力。俗话说,不***戴天,不***戴天。所以,当公孙胜选择主动离开的时候,宋江是不客气的,假装挽留,其实只是做给别人看的。不到万不得已,如果不是真的对郜琏无可奈何,宋江不会派人请公孙胜下山。公孙胜第二次离开的时候,亲身经历了他的强大,也见证了他在宋江身上的作用。或许当时的挽留有些发自内心。但当时道教统治宋朝,公孙胜和罗真人享受着神秘宗教崇拜的光环,罗真人的八字真言是宋江不敢违背的,公孙胜在这一点上的陪伴已经是极为隐忍了。当然,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孙胜和他的师傅罗真人设计的,用他们的神力安排他们的退路;第二,甚至公孙胜自己也预言了方腊征的结局,所以他干脆选择了置身事外。

樊瑞,朱武,方腊之战后,死里逃生,终于落下帷幕。他们也看破红尘,投公孙胜一票出家。梁山好汉中,恐怕就他们三个最放心了。他们走遍天下,修行修道,寻求真理,同时可以继续为侠义而战,不考虑世间那些谋利的人。他们真的很幸福。当然,也有读者不理解公孙胜第一次脱离梁山集团。他们认为公孙胜不是一个高尚的人物,而是一个逃兵,一个团队精神差,一个不想在染缸里的隐士。

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一直认为公孙胜是一个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身的革命者。他是个和尚,道学精深,不得已才献身梁山飞。他不会主动出手。你书里他的对手都是会妖术和道术的。对于普通士兵,公孙胜不屑一顾,也不想用道家来对付。上帝都有好好活着的美德,何况他?能入世是对其修道宗旨的一大违背。怎么能弄得血淋淋的,不看一眼天堂?正因如此,已经竭尽所能,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公孙胜,最终选择了放弃,大势所趋,不是自己的努力可以扭转的。可惜,梁里像他这样的聪明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