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谓之道,“首见于《易经》还是《易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最先记载于《易经》。具体为《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它的语义是大概为:一阴一阳就是“太极生两仪再生四象,继之生八卦至六十四卦乃至成之与天高”的道路,始终以“一阴一阳”继续垒生并继承“生爻”的过程叫做“善”,使“一阴一阳”继续垒生至天高而成就万物的秉性叫做“道性”。

每层都是一阳生出一阴一阳且一阴也是生出一阴一阳,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路,所以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此继续永无止境的生下去可与天齐。需要区别的是,易传是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是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

而这句话的解释是孔子体悟“道”的心得,来自“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是太极,第二层是一阴一阳即两仪,第三层是第二层所生之一阴一阳即四象,第四层是第三层所生之八卦,如此反复。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它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一***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涵盖了许多方面,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所以可想而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去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