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玻尔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爱因斯坦?

首先其实普罗大众对科学家的了解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是来自于初等教育的课本。而这又可以分几种情况:

第一是高中以前的科学教育所涉及的那些大家。就拿相爱相杀的牛顿和莱布尼茨来说吧,就算不读任何科普的小孩到了初中也该知道牛顿了。而莱布尼茨的名字要到大一学微积分才出现。更何况还有一大堆不学微积分的文科生呢。

第二是通识教育涉及的人物,比如伽里略抛铁球那篇小学课文就让大家知道了亚里士多德。所以亚里士多德就比柏拉图苏格拉底有名。而有些人对苏格拉底的了解也止步于和提拉米苏的名字很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来自主流媒体的宣传。在我国陈景润的名字就比陈省身更知名,陈景润在那个年代推动一个世界级猜想的证明正好满足宣传口径塑造民族自信心的需要,自然得到了更多来自媒体的宣传。

所以这个问题倒不如归纳为“为什么爱因斯坦得到的宣传要比波尔多”(最后三个字听起来像一瓶酒……)。自身性格无疑有很大关系,这点其他答案都作了说明。但还不够。因为陈景润也是很低调的,但名声却传播到了数学界以外。说明一定有某一些原因导致媒体对爱因斯坦特别青睐,而这些原因必然不来自科学本身,试想如果霍金不是因为得病,就是再写十本时间简史也没有用:媒体只会选择自己看得懂的东西报道,读者也只会读自己看得懂的东西。那么既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看不懂,那就报道点类似花边八卦,奋斗励志的故事。

媒体看上爱因斯坦的一个原因是爱因斯坦的经历满足了人们对于天才的幻想:试想一个专利局的小职员做出了一个“推翻”牛顿大神的发现,简直就是现在狗血奋斗剧的标配剧情。而这就是大众理解的奇迹,至于物理学家想的是“卧槽,一年内连发5篇paper,而且各个都是在相关领域开天辟地的贡献,还让不让人活了……”

而相对而言,波尔则要规矩的多,从师从卢瑟福到带出无数顶尖学者,再到丹麦哥本哈根学派。就是一教授普通的人生路。没有可以过多挖掘的故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相对论“看上去”比量子力学更简单一点。谈量子力学就只能用数学谈,但相对论一句“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仿佛就能概括。这也是为什么民科更愿意挑战相对论而不是量子力学。而这股民科力量从相对论发表以来就没有终止过。

反观波尔,虽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在发表之初都受到过同行的反对,但业内的辩论老百姓是不会关心的。

当然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波尔只能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山鼻祖之一,但相对论的建立几乎是爱因斯坦的一人之力(甚至他也算量子力学的开山鼻祖之一),这就是神和人的区别。试想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也许我们依然有相对论,但其提出到成形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无数科学家都能在发现的过程中分享一部分至高荣誉。但如今这的一过程起步于专利局的一个办公室。所有荣誉加于一身。作为人类的一员,不得不感谢上天送给我们这么一位神级的天才。而这种天才可能又要等上几百年才会再次出现。

不记得是哪个大神在二三十年代说过这世上只有3个人能理解相对论。但活在21世纪的你翻开任何一本量子力学教程,作者都要语重心长的告诉你,“永远不要试着去理解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