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本原,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这个问题,从《易经》自身的发展过程和《易经》中国文化全方位影响两个方面,就可以说清楚。《易经》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说到儒家经典,许多人立刻条件反射似的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然而会说,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而已。但是,他们忘了,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事情,孔子的时期,是没有百家的,只不过是了了几子而己。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就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整理传承者。

孔子传六经,而不是著六经,就是说,他只是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六经包容了之前华夏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今天,华夏文明依然不出孔子的范畴。

《易经》在六经之中,称为《周易》,是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易学的整理。易学在夏代称为“连山”,在商代称为“归藏”,到周之后,称为《周易》了。许多人说,连山和归藏已经丢失了。按我个人理解,从连山到周易,正是《易经》早期发展的过程。如果用慢电脑的发展比喻一下,会很好理解。连山和归藏,大概相当于当初的奔腾,周易相当于后来的WINDOWS。到了这一步之后,电脑的发展没有停止,软硬件都在不断的升级中。

《易经》的发展,也是一样。《周易》成形之后,连山与归藏的精华,已经被《周易》吸收了。孔子研读《周易》,写下了《十翼》,把二者合在一起,就成了《易经》。到这时,《易经》的发展依然没有停止。孔子之前《易经》的思想中只有阴阳八卦,到战国末期,出现了阴阳家,阴阳家虽然名之阴阳,但他们的发明不在阴阳,而在五形。他们正是研究阴阳八卦的过程中,创造和增加了五形思想。

汉唐之际,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结合,魏晋时期兴起玄学。到唐宋,儒家知识分子把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创造新的思想成果,这就是理学。周敦颐及二程思想的哲学根基就是就是建立在《易经》之上的。所以,周敦熙最重要的著作是《太极图说》。儒家哲学到宋之后,就不必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