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写字,大概就成文盲了

我这一代人,也逃不过那几样,科学家、医生、律师、警察。而我,小的时候想当作家,想拍电影,想创作音乐,想开画展。也想不通出身十八线小镇轻度贫困家庭的我,为什么会向往这些饭都难吃饱的职业。 大概是因为他们无论穿得戴得,说得做得,都和我周围的人不太一样,显得很自由。

而如今,回想起来,我的文采巅峰可能是在高中时代,因为长期写着应试的八股文。 懂的人应该懂,总分总结构,三句以上排比句罗列,背不完的名人名言,最后一段一定要升华主题,我当时为了拿高分还额外创作了几段万精油,无论什么题材的作文题目都可以套上去。 大考小考不间断,那段时间我觉得我闭着眼睛就能写出一篇接近满分的作文。也因为这样,总觉得自己被压抑了灵魂,所以每周的周记就成了唯一我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动辄30页的周记,也是蛮不羁的, 记录着我的回忆,我觉得重要的人物,我梦里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和假装老成口吻评论的那些时政 。我的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她觉得我的“小说”很有意思。她想全班分享,但因为太长了,等她念完,一节课都没了。当然我也不想因为这样的公开表扬,而承受全班同学被拖堂的满腔怒火。

等到了大学,特别是我这个以文科沙漠而著称的大学,实实在在写字已经是非常稀少的体验,毕竟连作业教授都要求我们用TEX来写了。敲键盘速度倒是提高了, 不过不是为了那些让自己写完再读一遍感动不止的生活细节,而是为了四年之后赖以生存的编码技能 。

工作之后,创了业,每天看报表看数据,时间走得很快,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值得骄傲的是,读书的习惯没有丢,但读的更多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财务管理的、市场营销的。 至于小说,我上一本读的小说应该是半年前了。而散文,这是什么呢?

上一段说的那些重复而琐碎的,内心压抑而外表鸡血的,仿佛可以为我带来财务自由的创业生活每天都在过着,上市的梦想的确越来越近,但 可以被我记录的回忆的故事却越来越少 。我有时间周末会回想这一周我都做了什么,发现很难讲清楚,甚至说出三件事都非常困难。如果你正在看我絮絮叨叨的文字,我也冷不丁的问你一下好了。 2018年你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1、2、3,想的出来吗?

最近爱上了一个脱口秀,《晓说》,高晓松高老师单口秀。听他讲希腊神话的香艳故事,听他讲好莱坞的工业化运作,听他讲5G时代和区块链对文创行业的影响,叹为观止吧。也有人说这些是晓松老师背后的创作写手们打好的稿,并不是他自己的知识储备。 当然黑粉也很多,不过我觉得无所谓。那我就不仅仅对他,也对他的整个创作团队叹为观止吧。 我很喜欢高晓松的洒脱,拿把扇子坐那儿可以讲半天,如果没有节目时间限制,我猜想他应该是一个话痨。 如果自己也可以侃大山坐那儿侃一天,无论讲什么,反正有得讲,那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 但看看自己,除了八卦,其他的话题我应该没办法说上俩小时,哪怕八卦,我也撑不到半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自己的思想和阅历变得这么浅,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从高中开始吧。有时候会翻阅一下自己以前的日记,那个时候的用词和现在比起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有时间跟我的朋友开玩笑, 2000个汉字的储备量应该就可以满足我现在所有的日常表达,无论书面还是说话。 不过我心里清楚,这是事实,不是玩笑。雅思过7分都还要8000单词储备量呢,我大概不是一个合格的有文化的中国人。

现在写作不是一个很有门槛的事情。各种创作的平台,公众号、知乎、、头条,而且我相信内容和文创会是接下来所有巨头都会拼命去占领的一个血拼赛道,另外现在还冒出来很多AI辅助创作的工具, 万众皆创作,我觉得不会很遥远 。我朋友圈里面有个人开玩笑,说早上用三秒钟写了篇文章,发到头条,下午看就有两百多人点赞。我看了也是呵呵。虽然不想用这种句式,但是还蛮适合。 这是创作最好的时代,也是创作最坏的时代 。

不过这是大环境,和我自己倒没太大关系。因为我的初衷,只是想写点字,压根和创作还没挂上边。文字写通顺,讲点现在想来还不算模糊的小故事,是我现阶段对自己的希望。 义务教育已经让贫困地区的文盲越来越少了,但没防得住大城市里大把大把的从知识分子退化成的文盲,比如再不写字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