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二个月是我们默认的常识,你知道为什么每年分为十二个月吗?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一般都是以月亮肉眼可见的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的长度大约是29日,也就是一轮“朔望月”。在远古时代的早期,人们就已经会依据月的变化来计算日子。就算是到现在朔望月也是许多历法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阳历一年分四季,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但是有闰年,相隔4年就会有闰年。那一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来看,月亮阴晴圆缺一整轮的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实际是29.5306天。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12个轮也就是12个月,这样算做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我们都知道月亮是个球体,因为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月亮又会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而跟着转。这样两者的作用下月亮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停地变动着。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面积会有变化,这也就形成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循环。因为月亮阴晴圆缺循环变化是所有人都可以斗眼可见的,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时,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并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与阳历一个月至少30天不同的是,农历的一个月分为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我国上古神话的传说也说明了为什么一年分十二个月。有一个上古帝叫王少昊,他的妻子是西名叫“常羲,常羲主要月掌管和调整历法,从而帮助臣民进行生产和生活。常羲根据观察表木晷(古时用来看时间的工具)影子的长度变化和月亮阴晴圆缺从而推算出来一年十二月。每年十二个月更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