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县的民俗民风

云林县民俗民风:大廍花鼓、布袋戏、北港牛墟、北港上元灯节·天后圣诞绕境。 云林县广大的乡野,延续着不少民俗艺阵,其中褒忠乡大廍村的花鼓盛名远扬。

花鼓阵又名“大鼓花”、“鼓花阵”、“大鼓弄”或“翻鼓阵”,相传始于明郑时代,郑军退守台湾之后,实行屯田制度,士兵在农休时,温习武艺,众人则在一旁跳跃呐喊,击鼓助兴;入清以后,就改以花鼓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下来,主要盛行于嘉南平原及高屏一带的农村,是在庙会及农暇时演出迎神娱乐的俚艺。

花鼓阵基本上需要头旗1人,鼓手1人,凉伞2人,锣鼓手各2人,也可增加人数,使阵容更加浩大。在头旗前导下,以大鼓为核心,队员们开步屈膝,铜锣围住大鼓边敲边扭,凉伞则旋转穿梭串场,整组人以两拍节奏和七步步伐变化队形,先拜旗、打圈,接着舞出跳四门、空穿、什花、蜈蚣阵、穿锣、开花、龙门阵、八卦阵、金玉满堂等阵式。 北港牛墟位于北港大桥右侧,是昔日台湾规模最大的牛市集。每月3、6、9日的一大清早开市,到中午才散去,在70年代的鼎盛时期,牛只交易量曾高达1000头以上。

北港牛墟已有三百年历史,早期农业社会中,不管是耕种、载货、交通都要依赖牛只,各地开始有买卖交易的市场。北港位在农产集散地,又靠近港口,牛墟规模也最大。 北港朝天宫是台湾300多座妈祖庙的总庙,香火鼎盛,每年春节至农历3月底是进香旺季,由于其间跨越了元宵节上元灯会和妈祖生辰两大盛会,吸引了上百万信徒由全台各地拥入北港参谒,绕境游行、艺阵班弄、烟嚣炮花、香客如潮。

朝天宫的年度庆典活动中,以元宵节的上元灯会及妈祖生辰的绕境最盛大。朝天宫的上元灯会相传已有300余年传统,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元宵夜挂上巧费心思的灯笼,将街道点缀的亮如白昼。现在的上元灯会集中在朝天宫文化大楼举行,灯期长达一个月,每年都展出许多制作精巧的大型花灯,庙四周也挂起壮观成排的平安灯笼。

天后生辰的绕境活动由来已久。朝天宫妈祖迎自湄洲,清代时每年皆需在生辰之前回祖庙谒祖进香,早先皆由笨港直接渡海回湄洲,回程时则从安平港登陆。由于相传3月19日为当年树壁恭奉妈祖抵达笨港之日,意义重大,于是也选定此日回笨港,并绕境求安祈福。

北港妈祖在3月19、20日两天出巡绕境,由自愿者组成“轿班会”扛神轿游行,各种阵头、艺阁相随,穿梭在北港市区的街头巷尾,蜿蜒长达数公里。游行路线上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牲礼设香案祭拜,待神轿来到,便燃放鞭炮恭迎,炮放得越多越响亮,就表示福气越旺,将大发利市。此时神轿必须停下接受欢迎,惊天动地的炮花就在轿班脚下霹雳啪啦地炸开,身陷炮海中的轿班们不得不就地跳跃着“踩炮”,以降低鞭炮爆炸的威力。绕境行列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绚烂夺目的艺阁。艺阁表演早在唐宋年间就已流行于民间庙会,由童子装扮成忠义传奇故事中的人物,站在庭台楼阁的布景平台上供人欣赏,后来为了配合绕境,由数人扛着布景平台游行表演。随着时代进步,又改为置于牛车上,节省人力。到近代,干脆搬上长达10余米的大卡车,并搭配高科技奇幻灯光及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