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agyness的现状是怎样的?
如果她叫Laura Hollins,如果她不懂穿衣,如果她没有那个设计标语T恤的好友,如果她只是安分地走台拍照、像别的模特一样,如果她不是英国人,Agyness Deyn 多半不会红,《i-D》也不至于捧她。
如果《i-D》没有破天荒为她专门出一期特刊,如果这期特刊没有一下推出五款封面,如果封面上没写那莫名其妙的“icon”一词,Agyness Deyn 的走红也许尚不至于遭人非议,《i-D》的公信力也不会被怀疑。
但事实上,在Deyn 戴着“当红模特”、“最佳衣着”、“Kate Moss 接班人”、“时尚新偶像”等诸多头衔被媒体介绍给大众的同时,她正受到一部分时尚中人的质疑和揶揄:好事者大肆挖苦她的真名和实际年龄,翻出她的陈年旧照,试图摘她的面具现她的原形;客观派则抱怨媒体的过分吹捧,认为出道才两年的Deyn 根本配不上偶像称号。
确实,就Deyn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力看来,她距偶像地位相差甚远。只是,若说Deyn配不上偶像称号,谁配得上?在年轻一代的模特中,答案显然是:没有人。
翻开最近的报纸,你看到的仍是1990年代的老面孔:Naomi Campbell大闹希思罗机场,Kate Moss放话说要结婚,Gisele Bundchen穿热裤露屁股,Carla Bruni陪总统老公访问英国。伟大的1990年代超模陪我们走过20年,如今依然占据着报纸的头条。问题是,即使能红到45 岁、50 岁,超模们还是要老的。所以,媒体是时候塑造一个新偶像了。
过去四年,模特市场供远大于求,每一季涌现的新面孔多如过江之鲫,你争我夺的结果必定是彼此削弱。各经纪公司大打宣传战,动辄“新生代超模”、“下一站天后”,往往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Prada 和Steven Meisel作为模特事业的推手,哪个新人只要稍得他们的垂青,即被认为潜力无限。但季复一季,通过开场和登封面而一步登天的成功模式已渐渐失灵。幸运如Catherine McNeil, 去年甫一出道即被摄影师Mario Testino相中签订独家合约,不久登上《V》封面,标题写着“一个超模的诞生”。可一鸣惊人之后,McNeil的发展就也不过尔尔。或许,模特要大红不应只看长相。
眼看模特界后继无人,时尚媒体求贤若渴,而Agyness Deyn恰逢此时出现。不同于其他误打误撞入行的未成年模特,她捏造年龄、另取艺名,着实显得有备而来。与众不同的短发造型辨识度高,令人印象深刻,这成为她走红的基础;而她特殊的组团经历、复古朋克的穿衣风格、与当红T 恤设计师Henry Holland的友谊等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加分筹码。老百姓可不管你拍过几套大片、拿下多少广告。相比默默耕耘、名字冗长、英文不行的东欧模特,Deyn有个性、有故事、有看点,因此编辑乐于写,媒体易于捧。何况她本身是英国人,她那爱时髦爱八卦的祖国人民,特别擅长造星的。
感谢媒体的力挺,Agyness Deyn不到两年时间即完成了从一个渴望成名的平凡女孩到风尚标志的转变,她的成功证明了Andy Warhol“人人有机会做15分钟名人”理论的正确。这种走红,多少有点小人得志的意味。同样来自英国,天生模特相的Lily Donaldson和Lily Cole早几年出道却均未如此受捧,看来媒体这回果真是爱才心切了。至于《i-D》在杂志上着急地封Deyn为“偶像”和“英国代言人”,难道是要将她打造成1966年的Twiggy吗?
不能不说《i-D》用心良苦。倘若他日Agyness Deyn能将Twiggy的历史重演,该杂志功德无量;否则,就好像赶鸭子上架,媒体好心办坏事。可能英国人不知道拔苗助长的道理。另外,务必要提醒各位,Twiggy 只红了四年。Agyness Deyn 能红几年,咱们还得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