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舆论八卦视频

一段小女孩被绑在树上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视频中,小女孩被自己的父母绑在树上“教育”,网友们纷纷指责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网友们吃到了瓜,但视频当事人和拍摄者魏某却为此惹了不少麻烦,女孩的肖像在网上大量传播,给女孩和家人都造成了压力,路人魏某以及传播平台被女孩父母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2019年6月的某天,6岁的小女孩李某某因不愿上学而哭闹,家长就将她绑在树上“教育”,这期间路人魏某用手机拍摄了这一过程,随后将视频私信给了一个大V进行传播,舆论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由于视频中女孩的面部特征清晰,也没有做模糊处理,对此女孩家长将魏某以及传播平台公司告上了法庭。女孩父母主张魏某侵犯孩子肖像权、隐私权和名誉权,传播平台也应负连带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认定,魏某侵犯李某某的肖像权、隐私权,而鉴于魏某当天就删除了涉案博文,不存在平台接到通知采取必要措施的适度空间,所以平台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中的事件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女孩父母对孩子的不当教育方式客观存在,拍摄者魏某也表示,自己是希望通过舆论监督的方法对未成年人保护加以重视,不管魏某说的话是真是假,相信经过这么一次,孩子的父母今后的教育手段会忌惮很多。

也许会有家长反驳:“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打?”这种想法是一种明显的作为监护人、权力者的傲慢,家长对孩子确实有管教的责任和义务,但这不代表他们真的有生杀大权,可以肆意实施,而是要时刻以孩子的成长为先,管教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身体。

路人曝光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难道父母绑在树上“教育”就不会?尽管不该这么想象,但事实如果没有这次曝光,女孩的父母以后可能真的还会继续以这样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或许多年以后,女孩长大后内心都忘不掉儿时屈辱式的经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魏某不加隐私保护的舆论曝光方式导致了视频的广泛传播,这对于女孩本人及其家人也造成了严重而持续的伤害。法院审理中考虑更多的也是在未成年人人格权保护与舆论监督间寻求平衡,最终,未成年人的权益被认为更应该放在首位。

舆论监督被认为是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之外的第四种权利,必要的舆论监督能让公众知道更多真相,让人心更有安全感,但不恰当甚至具有错误引导性的舆论监督反而会成为伤人利刃,三人成虎的案例不在少数。

今年11月,清华美院一女生自称遭到男同学骚扰,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将对方信息在社媒公开,第一时间,舆论的矛头直指这名涉嫌“性骚扰”的男同学。但最后通过监控证实只是一场误会,男生背包无意中擦到了当事人,真相大白后,当事女生不情不愿地道歉,校方回应轻描淡写,很快当事女生和校方又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当事女生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但也因此而陷入了连锁反应下的另一场“社会性死亡”,结合最近诸多舆论曝光反转再反转的现象,有必要对舆论“武器”进行重新的认识。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赋权开始让“舆论倒逼”成为可能,但不容忽视的一点,舆论作为一种监督手段绝不能盲目滥用。

借助舆论实现诉求在一些情况下是有效手段,但以上案例中,诉诸舆论以及在公域平台传播真的是最佳选择吗?魏某不加劝阻,直接上手拍摄视频;清华美院女子不加证实急不可耐曝光网络,这背后很难说没有其他的利益目的。显然,舆论监督本不应该被这样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