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青岛人不太爱出去,所以外地的想去青岛找工作也挺难的, 是吗?

是啊,青岛很悠闲,气候也好.所以感觉去外地很累,不适应.但是青岛现在外地的朋友也非常多,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闲人闲话:青岛的闲人文化

前几年,曾跟妈妈说,我喜欢整天躺在细软的沙滩上,沐浴明媚的阳光,睡觉,吃巧克力味的冰激淋,品着小海鲜,打着扑克。工资呢?妈妈疑惑的问。最好有人白给我,我傻笑着,我该怎么做,才能得到这种生活?妈妈变了脸,你该吃药先把烧退了!

说笑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但反映了我渴望悠闲的基本理想。我的故乡青岛就恰是一座闲人的城市。而我是极为推崇闲人的。

闲人首先代表了先进社会阶段,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原始社会是一种“绝对无闲社会”。每个人都在忙碌,因为在那样的时代,人们的终日劳作也难以维持生存之基本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可以养活一些不干活的人或者很轻松养活自己了,才有了闲人的出现。这就说明闲人越多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机制越发达。

第二,闲人是最有智慧的生活哲学的代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来到海边休假,在沙滩上富翁问同样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捕鱼呢?渔夫问,为什么要去捕鱼呢?富翁说,捕了鱼你就可以卖钱。渔夫问,卖了钱又怎样呢?富翁说,卖了钱你就可以买船。渔夫问,买了船又怎样呢?富翁说,买了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鱼,然后你就可以挣更多的钱。渔夫问,那又怎样呢?富翁有点急了,那你就可以到海边休假,像我这样躺在沙滩上悠闲的晒太阳啊!渔夫不耐烦的说,那你以为我现在在干什么?

第三,尊重闲人表现了一个城市的宽容。只有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闲人才会理直气壮的悠闲。在经济落后,文化单一的社会中,闲人比二流子好不了多少。其实如果不拖累别人,闲人招谁惹谁了?你为理想而忙碌,我为理想而悠闲,快乐就好!暑假里,杜市长在青岛电视台倾听市民声音时说,我不认为大白天在东西快速路的高架桥下打扑克有什么消极的。青岛的城市精神是宽容的,多元的,可以包容很多东西的。“博大,和谐,诚信,卓越”。第一就是博大。有些感动于这智慧大方的理解方式,不必严肃的指教,自是这城市的魅力。

如果要给青岛画一张地图,会看到在这小小的城市有三种文化迥然别致,割据一方而又和谐***存,相互激荡。新兴的东部是商业文化的高地,蓬勃的欲望沿着玻璃钢架的摩天大楼扶摇攀升,高昂激奋犹如城市上空迎风招展的旗帜。东部的闲人只有在夜色中的酒吧里出没。西部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间,自由的心灵可以随意寻觅一片休憩兼沉思的天地,小石子铺就的菠萝油子静静诉说着百年的冥想,荡漾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人情怀。西部的闲人多为本地极得悠闲精髓的土著或是外地的文艺青少年(老少年也未可知)。台东之于青岛如同天桥之于北京,城隍庙之于上海,是市井和流行的发源地。在这里,闲人们更可以无畏畅快的呼吸,尽情挥洒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感。

除去现代工业,青岛的特产是啤酒和海。青岛人的啤酒情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无处不在。走在青岛街头,有少年提着装了啤酒的塑料袋轻跃而过,酒却滴水不漏。青岛人用塑料袋装酒,方便到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豪爽到一塌糊涂的随意相映成趣。路边小摊随处可见笑得满脸开花的大妈,手下的铁桶直径一米,那是卖啤酒的。容器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喝得爽快。青岛人称喝啤酒为“哈啤酒”。开口呼的“哈”比中国传统齐齿呼的“饮”,多了说不出的淋漓尽致。洗海澡是青岛人生活的一部分。骄阳下,闪着一片细金的碧蓝中人头攒动,一脸痛快,仿佛生平快事莫过于此。色彩缤纷的泳衣凝聚着他们对这座城市和城市特产的热爱。不虚伪做作的装腔造势,也不媚俗盲从的搔首弄姿。这是一个随时愿意向陌生人微笑的城市。问路时得到的礼遇和热情会让你受宠若惊。恨不得亲自把你送去的实在传递了对外地人的欢迎。连街头的小狗也是不怕生的,黝黑黝黑的大眼中充满和你接近的渴望,特兴奋的摇着毛茸茸的卷尾,让人不忍拒绝。随着开放的进程与城市的发展,青岛的生活水平节节高升,对于没有根底的外地打工者,也带来了很多竞争与压力。但青岛人特有的大度与肝胆,打心眼里的亲近会让你的心春暖花开。邻居家把一件房租给从外地来的大学生。他一个人独自在这里生活工作,有时也会抱怨青岛过高的房价和生活消费。我曾经问他你要回去吗?他笑着说,我不回去,我要是回去就吃不上你妈包的鲅鱼饺子和楼下奶奶的虾虎烩面了。

豪迈但并不疯狂,繁华但并不喧嚣。如果你要找一处舒缓压力的心情角落,这里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浪漫小调。清晨是有点寂寞的,但也另是一番景色。街上是昨夜宿醉的酒瓶,是海风吹扯下的宴会的海报。当这个城市完全苏醒时,就去汇泉的小吧喝一碗意大利的咖啡,然后坐在大街上的长凳上,让路边的法式梧桐荫挡着阳光,进行着自己的懒散也享受着别人的懒散。身边的朋友谈笑风生,欧式别墅下有些回首的落寞与沧桑。德国人开拓的长长的海堤大道,路两旁多是新巴洛克风格的高级旅店,永不休止的海风常年拥抱着这份轻松雅致的情调。配上海边的夕阳,一排排向海召唤的雕花铁艺门窗缠绕着不事修剪的常青藤,还是那么迷人。有时会有一个波西米亚打扮的漂亮女孩,或是染了头发一身嘻哈的明朗少年推门而出,凭海临风。两者相映,宛若斑驳的十字架上缠绕着一缕耀眼的金发,又宛如发黄的古书页上散落着一把溢彩的流苏,自是一种惊艳与畅想。海鸥沿街穿梭,品品茶,嗑嗑瓜子,逛逛画廊,遛遛狗,或者干脆是随风慵懒。最喜欢的还是喜欢西部的老城。在八大关的小路上闲庭信步,微风习习,空气清新,就这样徜徉着与梁实秋、沈从文擦肩而过,就这样微笑着和鲁迅、老舍相互问候,看看夕阳如血也罢,听听海浪松涛也罢,文化的芬芳就这样遗落在花从中,渗透在空气里,飘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并在那静谧的发芽,生长。在小鱼山那些人迹疏落的小巷,买一包荷兰炒栗子或是几串日式的黑轮,边吃边在那些布置的生机昂然的小店前踱步。胶州湾浓烈的海风把现代生活吹的有些错乱。在这股情景里,你会庆幸生活在这并对这里流连忘返。

一个夜里,从东海路走到海底世界,一路上橘红的街灯如梦,那些腆着肚子在街边喝酒的老少爷们,那些穿着时尚在树下低语的大小情侣们,让人感到一种安全感,这是一座有浓浓安全感的城市。自己挣钱自己花,吃喝玩乐不是腐败,是坦荡的快乐。嘉年华的老总也这样赞过青岛(嘉年华在青的收成是在上海北京两地总和的两倍)。很多艺人和作家来到或来自青岛。这里没那么多八卦和声光飘渺,对名人的报导也不会打搅他们悠闲的自我空间,因为这里的人们同样热爱着怡然自得。唐朝的张楚说,比起青岛还没想到有什么城市更适合摇滚艺人和文人生活。

早在前几年,央视的城市推介中,青岛就受到不少赞美,“青岛是个适合养老与度假的城市。”但似乎把青岛仅定义为休憩与观望的代名词是不合逻辑的,尤其是在其高歌猛进的今天。悠闲不是工作的敌人,不必那么疲于奔命,也不必付出生活痴呆的代价,青岛照样涌现了一大批龙头企业,照样以2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率使市民们幸福的呼吸。青岛那份悠闲的美是适合当作香格里拉般的梦想去追寻和宝贵的。也许正是因为闲人多了,青岛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才能保持如此气定神闲的派头,才没有丢掉特有的人性化和人情味,才不会变成一片冷漠的没有出口的水泥森林。谁说青岛没文化,这就是文化,是经过时光磨砺的,是经过风霜沉淀的,是任何光怪陆离的商业都动摇不了的。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青岛人,让我们继续悠闲吧!

又要开学了。青岛少有象我这种翻山越岭去外地上学的孩子,所以本地高校的专科分甚至会高过外地的本科分。但是真要到了外地也兢兢业业,学得有声有色。从不找仗打,但真打起来也绝不怕了谁。这就是青岛的一点精神。坐在火车上,看那一片鳞次柢比的红瓦渐渐远去,怀念起武胜关的海鲜锅巴盏和朋友们那略带放肆的欢声笑语,甚至超市里阿姨的笑靥如花,不禁满眼是泪。

尽以此文感谢生我养我二十年的青岛。

见笑了:)前一阵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