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黑屋”会给儿童留下心理阴影

关“小黑屋”会给儿童留下心理阴影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明星妈妈冉莹颖因两个儿子经常打架关?黑屋?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关于?二孩?教育、关?小黑屋?等讨论。

 妈妈锦囊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明星妈妈冉莹颖因两个儿子经常打架关?黑屋?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关于?二孩?教育、关?小黑屋?等讨论。

 兄弟打架,关黑屋反思对吗

 冉莹颖要将兄弟俩关进?爱的小屋?,但在孩子眼中,这个小屋却是小黑屋。大儿子轩轩在进门前发现了不对劲,撒腿就跑回屋里,冉莹颖说:?你要是不去的话,一会儿我让你在里面待的时间更长。?最终,轩轩和皓皓都被关了进去,妈妈冉莹颖说,等到兄弟俩和好后才放出来。

 随后,轩轩表现得比较淡定,独自在小黑板上画画玩,而皓皓可能因为年纪小,一直站在门边撕心裂肺地哭着,不断地叫喊着?妈妈妈妈?。门外的冉莹颖听着皓皓的哭喊,也十分心疼,但她坚持没开门。直到兄弟俩和好后,冉莹颖才开门,将两个孩子紧紧地拥抱在怀里。

 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陈卓医生表示,冉莹颖的做法俗称为?关小黑屋?,也是外国育儿经中?冷静法?经典的做法之一。很多家长用过之后发现:是不哭了,但怎么错误照犯呢?虽有疑惑却抱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把?关小黑屋?列为家法,期待在久远的未来会对孩子有好的影响。事实却是因一味地生搬硬套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让人后悔不及。

 在心理科门诊,很多孩子总是做噩梦,或是快10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单独入睡等各种原因前来就诊,询问成长史发现他们的父母多采用?关小黑屋?冷静法教育孩子。这种看起来没打没骂,没有任何暴力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带有恐吓性质的冷暴力,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留下阴影。

 《妈妈是超人》中,冉莹颖是个聪明的妈妈,她并没有真的把两个孩子关在黑乎乎的小房间里置之不理。其实房间很明亮安全,没有易伤人的利器或是危险家具,甚至还有画板;妈妈也并没有走开,一直在门外陪伴着,引导着两个孩子和解拥抱。看起来已经做得不错了,而这的确不像是小黑屋,更像是?爱的小屋?。

 孩子犯错了应该如何处理

 不过,看起来很懂得育儿的冉莹颖也有疑惑:孩子还是不停犯同样的错误,总是打架,看来一味关?黑屋?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在陈卓看来,其实作为妈妈的冉莹颖需要注意到这几点:

 孩子初起冲突不要过于干预,暗中观察

 轩轩和皓皓在最初争吵时,姥姥和妈妈都在专心致志忙自己的事,这种不介入是对的吗?当孩子发展为打架后,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把孩子关进?爱的小屋?是对的吗?

 一般情况下,父母应该默默观察,不去直接介入,这是孩子们之间关系磨合的重要阶段,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这个过程父母并不是不管不顾地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在悄悄地观察孩子们情绪、互动的发展,若是他们可以体会想达成自己的想法,怎样与对方协商,让孩子学会谈判。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无法解决,找到父母说理或是打架,此时的父母不能也乱了阵脚,要冷静听孩子分别述说,理解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情绪,用提问的方式询问他们想怎样解决,让孩子通过父母的平和情绪知道?这不是大事,有冲突很正常,主要是怎样解决?。

 ?二孩?教育一碗水未必全要端平

 一起被关进小黑屋的轩轩和皓皓,一个怡然自得地画画,一个十分无助地哭泣。同样的教育方式对这两个孩子真的公平吗二孩?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一碗水端平吗当然这是总的原则,无论孩子年龄的大小,父母都可以启发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不要因为偏袒溺爱老二,也不要和老大讲道德。?陈卓说,但是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带有自身的.天赋。顺应孩子的独特性、个性发展和年龄特点,育儿态度一致,育儿方法因人而异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根据心理学中,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皓皓处于自主和害羞的冲突期,也就是他开始有?意识?决定做什么,父母一方面需要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又不能过分严厉,伤害他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力。如果父母对其的保护和惩罚不当,孩子会较为爱哭害羞。而轩轩处于学龄初期,是主动应对内疚的冲突期,他开始主动探究哪些行为会受到鼓励。如果父母能很好地用鼓励来引导孩子,有助于帮助他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不止在犯错误时

 犯错误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吗?孩子闯了祸,有的父母气急败坏地一连串质问或是惩罚,这种方法肯定不可取。有些父母能够冷静下来,愿意倾听孩子说说?感觉如何?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做有用吗?是你希望的吗但是发现孩子根本说不出来。原因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并不会如何表达情绪,表达自我。

 社会的进步,?二孩?时代的来临,上进的父母举着好学的旗号,四处讨教育儿经。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时候发生,最重要的教育成本是父母的陪伴时间。家庭教育不是分数,不是特长,而是与人的一生幸福相关的核心素养。比如习惯、情商、性格、价值观、规则意识、幸福感,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游戏、故事等方法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引导。当孩子出现原则性错误时,适当的惩罚有必要,一旦发现屡罚不改时,父母需要及时反思,并和孩子沟通,灵活改变教育方式,让爱在家庭中流动,让原则为孩子的成长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