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新剧再次遇冷,《尚食》没能成爆款的原因是什么?
据云合数据显示,《尚食》有效播放市占率为6.37%,紧跟《人世间》《假日暖洋洋2》这样的口碑剧以及贺岁轻喜剧之后,甚至甩掉了拥有白百何、雷佳音加持的中年偶像剧《我们的婚姻》《相逢时节》。然而,客观数据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观众主观口碑的爆棚。那么,《尚食》没能成爆款的原因是什么?
一、东方庙堂与西方人文主义思辨审视,存在一定区别通过小人物的成长史揭开大历史的面纱,甚至反思朝代更迭、性别意识在某朝中的地位等命题。这是西方人文主义思维,多体现在反思战争的电影中,特别是反思越战的好莱坞电影,如《全金属外壳》《猎鹿人》《野战排》等。
但东方战场乃至东方庙堂思维,并非自下而上的反思,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驾驭。朝廷内各个官职,都是帝王术的棋子,个体很难独善其身。拿现代人文逻辑带入古代生活,显然有失偏颇。
另外,两种视角极难把握,女厨子所处的阶层与庙堂帝王权术不同,一旦把握不好,就会沦入民粹主义的窠臼,使帝王显得小家子气,丢了大局气度。
那么,此类古装剧是不是不能有民辩思维?也不尽然。《长安十二时辰》便是一个例证。但它没有毁掉唐王朝的根基,而是以张小敬等角黑白影像化的退守江湖作结,呈现出下不可达上的悲观论调。
二、阴柔伦理和强硬权谋的格格不入观众不能祈求在《红楼梦》式的感叹中窥见《大明王朝1566》般的权谋争斗,家族兴衰终究不是朝堂上的明枪暗箭。
《尚食》主人公所涉及的争斗游离于庙堂之外,即便对东宫局势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甚至把权谋拉低到家庭伦理剧的层面,削弱了历史权谋的锐气,连《延禧攻略》的精彩都不及。
此处涉及女性视角以及男性视角的问题。《延禧攻略》《后宫·甄嬛传》属于男性化的宫斗,思维逻辑刚毅激烈;而《尚食》,包括此前的《大宋宫词》则属于女性权谋,手段弱化许多。
伦理范儿古装剧充斥着村头院落的喧嚣感。《玉楼春》是典型的悲剧喜剧化的失败案例,当《红楼梦》里的各色人物都有了一个好结局,观众除了感叹一声世事无常外,也再无其他记忆点。
权谋古装或许才是观众愿意看的。男性思维的宫斗剧《延禧攻略》比女性化的《大宋宫词》要火。同样,当《雪中悍刀行》进入权谋部分时,观众的口碑显然比武侠部分好许多。
庙堂权谋本就是一种思维僭越,女性通过抢夺/模仿男性话语,完成后宫的建构(有别于男性庙堂但又相似于男权社会的第二性社会)。当女性回归女性,构建起的庙堂乌托邦,还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权谋世界吗?
三、甜宠剧“浪迹天涯”的情爱话语与义务责任朱瞻基是面无表情的霸道总裁,姚子衿是收敛锋芒的傲娇厨娘。男的非得把毕生的荣华富贵都用于她身上,女的非得拼事业,表现出独立的一面……此类帝王家的儿女情长,总不能令人信服。
正如毛尖所言:“剧里的皇帝似乎都成了头号情种,动不动就‘我这个皇帝不做了’‘我要陪你浪迹天涯’。”
皇帝求爱权势掩盖了他们对民、对国的责任,这也使得《尚食》终究成了当下中产有闲阶层对古代上层情爱权利(不见责任与义务)的幻想。
从历史剧到古装剧,本就是一次降维。当古装叙事逐渐套路化,此类作品还能留住观众的心吗?当历史的硬度碰上现代社会伦理家庭观的软肋,或许石头终会被纸片保住,失去应有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