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酥为什么叫桃酥
桃酥名称的由来是相传在唐元时期,江西景德镇周边县乐平、贵溪、鹰潭等地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当时有一位乐平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焙,由于其常年咳嗽,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习惯,故在烘焙时候会加入桃仁碎末。其他瓷工见此法做的干粮便于日常保存和长途运送瓷器时候食用,便纷纷仿效,因并取名“陶酥”,后谐音为桃酥。
桃酥是一种南北皆宜的汉族传统特色小吃,以其干、酥、脆、甜的特点闻名全国,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油酥等。
桃酥的口感变化
传统桃酥含油量极高,用手直接拿,甚至会在指头残留下油渍,正是因为加入了大量油脂,烤制出来的桃酥吃起来会有一种美妙的油润感。而这也恰好成为了桃酥身上的一把“双刃剑”。
在物资匮乏时代,“重油”是简朴生活的奢侈调剂,而在当下,这反倒成了对身体的负担。好在随着烘焙技术的提高和配方的调整,很多桃酥店逐渐减少了油脂的添加,干香风味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