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的来历

清华简的来历如下:

2006年底,一批战国竹简在香港兜售。文物商为证真假,还特地提供了8支样简。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教授见到了这几支样简,认为它们不像假的,便牢牢记在心中。

2年后的一场饭局上,李学勤教授谈起了这批竹简,引起了清华大学领导的重视。饭后,校领导立刻安排李学勤教授和其他专家赴香港查证这批竹简的真伪,同时联系有实力的清华校友挽救国宝。

在确定这批战国竹简为真后,清华校友赵伟国果断出手购得这批竹简,并将它们捐献给母校清华大学。这便是“清华简”的来历。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收藏后,校方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竹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清理保护。

由于这批战国简没有受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所以史料价值特别高,可以佐证很多《史记》以及其他先秦文献中的错误。同时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以及发展脉络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它:

这批竹简虽然产自战国,但写竹简的人,距离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他们也是道听途说,所记载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所以蚩尤与黄帝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二人不可能存在血缘方面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