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周姓的来历
周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周人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沙县西南)。到商朝后期,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于是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当地百姓认为赧王是周家后代,因此称为周氏。另外,还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据赣南历代府县志记载,周姓从唐朝起历次大南迁都有移居赣南的。
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周姓位列第九。
周姓初源,历史多记载,可追溯至曾立朝874年之久的周朝王族。周朝王室本姓姬,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将汝坟划归汝南郡。食采邑于汝坟的周平王后裔姬邕改姓周以纪念祖上功德。周赧王姬延的后代,亡国后人称“周家”,也改了周姓。周于是成为汝南的大姓。
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避“基”讳,诏令全国姬姓改周,这是周姓的一大来源。
此外,少数民族及汉族外姓改姓为周,也是周姓的来历。如李隆基时为避讳改姓的还有暨姓,亦是改为周姓;北魏时鲜卑贺鲁氏、普氏,元时蒙古喜同、术忽等,亦改为周姓。
源自周室王族,当然不比寻常。由于历代分封、迁移,周姓人遍布天下,其中又以汝南为首。周氏播迁,概言之是由西而东、自北向南,正是“孔雀东南飞”。后来又从福建、广东迁入台湾。
一、周门多雅士
或许是因为出自周室,历史悠久而门庭高贵,更有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制礼作乐的周公旦为其楷模,周姓一门,历多雅士。连以军功名垂史册的周瑜,也是翩翩一儒将,羽扇纶巾数风流。所以就更不用说北宋时词章雅致的周邦彦、理学宗师周敦颐了。汉初有汾阴侯周昌,耿直敢谏,曾当面说高祖是桀纣之君;东汉时有精熟圣贤书经、恪守礼道的周燮,又有至死要在棺内放一本《尧典》的周磐,还有名臣周举,曾巧废禁火寒食一个月的规定,让百姓得以饱暖;三国蜀汉周群精于天文历法,周循精于《易经》;唐有名画家周,五代有画家周文矩;宋有名臣周必大,官拜右丞相,诗文俱佳;明有画家周之冕、周臣,工艺家周翥,篆刻名家周亮工;清有词人周之琦,围棋国手周小松,象棋名士周廷梅;现当代有“马路天使”、著名演员周璇,经史学家周予同,著名小说家周立波和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
二、周姓名人
1.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一把大火烧得曹操仓皇南顾,周瑜的战功已是尽人皆知。而在苏轼的盛赞中,这位风流俊雅的儒将得娶小乔,竟也是可与赤壁战绩相提并论的美谈。确实,周瑜与孙策少时为挚友,长时帮助孙策立足江东,二人又分别娶得吴地双姝小乔、大乔。诸葛亮曾骗周瑜说曹操兴建铜雀宫是为了破东吴收二乔之用,以激起周瑜的斗志。唐人杜牧有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足见二乔艳名之盛。
赤壁战时,曹操兵船横结,势大难敌。黄盖献策用火攻,正合周瑜之意,于是黄盖甘行苦肉计,诈降曹操。次日,周瑜升帐点兵,黄盖故意出言顶撞,说道若抵不过一月,便该顺应天意投降。
瑜故作狂怒,欲杀之,在诸将苦劝之下改打五十脊杖,瑜犹自骂不绝口,说:“先留下五十杖不打,今后若有再犯,定斩不饶!”经过一番巧妙安排,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曹营。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并非只通武略,他还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只恨天妒英才,周瑜寿仅36岁。
2.风流词人周邦彦
北宋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曾自创不少词调。其作品格律谨严、典丽精雅。“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句极得王国维赞赏。
周邦彦任开封府监税时,一次去汴京名妓李师师家,恰逢徽宗至,急藏床下,后写成《少年游》一词,记夜间所闻。徽宗听李师师唱起,问知是周邦彦所作,大怒,责蔡京惩治周邦彦不课税之罪。查问之下,周课缴税收却是最多的,但“上意如此”,他还是以职事废弛罪被逐。
一二日后徽宗又至李师师处,却知她去送别周监税,归来垂泪锁眉。徽宗怒问周邦彦是否有新作,师师唱起《兰陵王·柳》,徽宗大喜,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音乐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