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何要杀忠心耿耿的阿敏?

阿敏被除掉,表面原因是自己屡犯错误,被人诟病。深层原因其实是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大贝勒”权力的一步重要操作。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立为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却是个空架子。努尔哈赤立下规矩:“和硕贝勒可参国议政”。到了皇太极这里,这几个和硕贝勒就跟皇太极平起平坐,“坐南炕”议事了。

“四大贝勒”除掌握正白旗的皇太极,成为皇帝外,其余三人,代善一家掌握着两红旗,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都是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主,对后金政权的功劳甚至比皇太极还要大。皇太极想要真正掌权,“削藩”是势在必行。

拣柿子挑软的捏,三大贝勒中,阿敏实力最弱,没什么头脑,多有抱怨,且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就先拿他开刀。

阿敏,努尔哈赤帐下四大贝勒之一,人称“二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努尔哈赤最初跟舒尔哈齐***同掌兵,后来,二人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设计将舒尔哈齐和他的大儿子杀掉。将他的二儿子阿敏抚养在身边,视如己出,阿敏也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喜爱。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仗着“二贝勒”的地位,屡次触怒皇太极,主要有三次。

1.滞留朝鲜事件

1627年,皇太极令阿敏和岳托去攻打朝鲜,临行嘱咐他们,只要朝鲜方面投降,派人缔盟,就停止攻击。阿敏等人一路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朝鲜国王李倧派人乞和,阿敏不准。李倧又派他的族弟来设宴赔罪,皇太极又急下圣旨停止攻击,阿敏才作罢。

岳托等人要回师,阿敏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阿敏曰:“吾恒慕明帝及朝鲜王城郭宫殿,今既至此,何遽归耶?我意当留兵屯耕,杜度与我叔侄同居於此。”杜度变色曰:“上乃我叔,我何肯远离,何为与尔同居?”《清史稿》

阿敏想在朝鲜自立,并拉杜度入伙。阿敏为何要拉拢杜度,杜度何人?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褚英当年被立储,然而,众皇子联合大臣将褚英废掉,褚英后被努尔哈赤处死,从另一角度来看阿敏和杜度都跟皇太极等人有杀父之仇。

可阿敏没想到杜度根本对他的提议不感冒,不愿与他为伍。阿敏自讨没趣,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又极力劝阻,“割据朝鲜计划”只能作罢。

2.私自与蒙古通婚

清朝规定,各皇子、贝勒家人的婚殇嫁娶,都要汇报朝廷。而阿敏不但不汇报,还讲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蒙古的贝勒,当时,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很微妙,阿敏此举毫无疑问是不合规矩的,有明显的“拉外援”嫌疑。

3.临阵脱逃,屠城泄愤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率军返回沈阳,留阿敏、硕托等人留守之前占领的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明朝经略孙承宗派人围滦州,阿敏见死不救,弃永平、迁安,并屠城,给明军留下了一堆废墟。

皇太极闻讯勃然大怒,清军自努尔哈赤起事以来,屡战屡胜,杀得明军心惊胆战,现在居然出现了临阵逃脱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深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是少数民族,想要战胜强大的明朝,必须要有群众基础,必须要施行仁政。阿敏此举,必然使得民心尽失,以后每一次战役必遭到军民一心拼死抵抗。

明告众兵曰:‘我既来此,岂能令尔等不饱欲而归?’略榛子镇,尽掠其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明兵围滦州三昼夜,拥兵不亲援,屠永平、迁安官民,悉载财帛牲畜以归。毁坏基业,故令我军伤残。”《清史稿》

众将建议处死阿敏,皇太极以阿敏功高,将其圈禁,后阿敏死在了狱中。皇太极在处置了阿敏之后,陆续的将莽古尔泰和代善等人削权,拉开了独掌朝政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