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都有哪些,他们的故事!

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公孙衍等。

1、苏秦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后就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通报人员像鬼一样难见,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

楚王听后惭愧不已。

2、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国国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是张仪拿的,就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可是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大家只好释放了张仪。

张仪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国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3、甘茂

甘茂在逃亡的途中,在函谷关到了苏代,甘茂就问苏代:“您可曾听说过江上女子的故事?”苏代回答说:“没听说过”。

甘茂跟苏代就讲了这个江上女子的故事,在江上的很多女子中,有一位家中贫穷的女子,女子们想方设法的将这位家贫无烛的女子赶走。

在这位女子准备离开时跟女子们说:“我没有蜡烛,所以总是先到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不过就赐一点余光给我而已,又妨碍到你们什么了呢?女子们认为她说的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就将她留了下来”。

甘茂对苏代说:"现在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没有才能被秦国赶了出去,我愿意在函谷关为你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你不要赶我走。”苏代答应了甘茂让齐国重用于他。

4、司马错

秦惠文王九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便召集群臣商议。司马错欲伐蜀,张仪主张先攻韩,两人在朝廷上争论不下。

张仪主张先跟楚、魏两国结盟,对于蜀蛮荒之地,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业;司马错认为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

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即可得楚还可获得美名。最后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受命平定蜀乱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预言。

5、公孙衍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要赶走张仪。于是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

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此计很好,“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把国事委于公孙衍。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令东方各国生畏,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齐国于是“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燕、赵两国“亦以事属犀首”。

接着楚国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见4国属公孙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复相魏。”此即所谓“犀首”“佩五国相印,合纵连横”的一次“合纵”运动。

百度百科——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