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环境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这类岩石的塑性极强,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较小,易于风化,难以产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缓坡、丘陵。在水理性质上,不仅是良好的隔水层,且其靠近地表的分化裂隙带十分浅薄,易于封闭,富水性极弱。然而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之后,风化裂隙带发育良好,浅层地下水极为丰富,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发育。
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自东向西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雷公山地形高耸,山势脉络清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山脊自东北向西南呈“S”形状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带山峰一般大于1800米,两侧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米。位于雷公山东侧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区最低的地带。该区河流强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于1000米。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古老,珍稀树种较多,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秃杉、水青树、马尾树等18种珍稀植物。尤其是活化石植物 ——秃杉及秃杉林,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是目前国内仅有3个天然秃杉群落分布区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原生性强的一处,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因此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研究基地。
此外,园内还盛产天麻、党参、雷五加、三七、杜仲、白芨、蛇连、血藤等名贵中药材。 秃杉
秃杉有“万木之王”、“天然活化石”之誉。它挺拔、高大是躲过第四纪冰川孑遗的珍惜物种,在国家8种一类 珍惜保护植物中,秃杉榜上有名。
“佛光”胜景点
雷公山终年多雾,一年中有雾日300天,气候宜人,即使是最炎热的七月,月均温度也仅为15.8度,这是因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又加之雷公山山体高大,带来垂直方向上气候巨大差异的结果,一山分四季,十天不同天,是典型的概括。由于阳光的折射和多云雾的作用,雷公山常在夏、秋之季多佛光胜景,即海市蜃楼幻景。
雷公山“天书”
《雷山县志》载雷公山主峰北侧雷公坪点将坛处有一青石碑,碑高2米,宽1.5米,厚0.2米,其碑面阴刻碑文,文字千百年来无人可识,当地流传有诸葛孔明碑说和秀眉碑说,现残碑收藏在县文物所,存字***28个,成为神秘的雷公山“天书”。 穿衣树
雷公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长着玉兰、杜鹃等树,因常年低温、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古树枝上长满了一些黑色的毛,就似树为自己披上了一件寒衣一样,;更为吸引人的是,每年暮春初夏,玉兰、杜鹃次第花开,花朵硕大,色彩艳丽骄人。
苗皇城
在雷公山苗族人相传中,雷公山东北侧海拔1850米的雷公坪曾建有皇城一座,住户上千,名叫“展细雨”王国。在这群峰环抱,宽达400亩的高山坪地上,还常能掘出瓦砾、陶具、铁器及屋基等;在方圆百十里的原始森林中或荒岭边、山谷旁,发现有古坟古墓几百座。清雍乾义军首领张报九,咸同义军首领张秀眉、杨大六也曾以此为根据地,反清抗暴。
八卦林
在雷公山黑水塘一带,因山峦起伏,林高谷深,人进入此境,犹如走进八卦阵,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回路,罕有人迹,即使是当地的山民猎户也少有人进入。
飞瀑群
雷公山山形切割明显,山高水深,飞瀑成群。著名的有响水岩三叠瀑,乌茫千丈瀑,迪庆双瀑及高岩滚牛大瀑布。
猴啸谷
雷公山多猴,雷毛公路约32公里处有岩石猴子岩,常有群猴栖穴,猴啼山更幽,若遇成百上千只猴群从树林中疾走,声啸山林,如洪水涛声,震谷不绝,甚为壮观。
千角场
在雷公山黄羊主峰北侧下约十里有一深谷,谷中溪流琮琮,密林深处藏一百亩大湾谷,相传为张秀眉、杨大六18年抗清义举,在被清军围剿时的最后大元帅府第,曾藏兵上万,建有粮仓、兵库等。义军在与清军决一死战前,曾在此携家眷跳铜鼓,鼓有12面,戴500对银角,故有千角场之称,跳三天三夜后,将铜鼓土埋,印玺等一干珍品藏之洞中交将洞品炸塌,砍伐树梯,最后突围。百年后的今天,曾有村民挖得铜鼓一面,并发现藏谷洞穴,得炭化灰谷若干担。
睡莲池
雷公山海拔1600米处的矿泉水厂(原乌东林场)处,有九座山峰如莲瓣,中有一小山似花蕊,溪水环流,如莲睡池中,松、柏从生,得天时地利,此处冬暖夏凉,又因松香、负氧离子等益于身心健康,犹如瑶池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