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到第五十回的赏析

罡地煞中仅有三名女性,即扈三娘、孙二娘和顾大嫂。扈三娘在这三名女性中虽然当之无愧的是第一美貌之人,但在书中对于扈三娘的性格描写并不是太多,除了知道她武艺不低,能够生擒王矮虎这等二流人物,遇上呼延灼这等一流高手也能抵挡一气外,对其印象并不突出。而孙二娘就有点过于狠辣了,试想整日里剥人皮、剔人肉的形象,实在也很恐怖。比较性格鲜明,人情味极浓的我觉得应该算顾大嫂比较突出。

顾大嫂性格豪爽急躁。颇有点类似于鲁智深的脾气。而且武艺甚高,像她丈夫小尉迟孙新,武艺也并不低,但书中却说武艺还不如顾大嫂。且看书中是如此描写顾大嫂的:

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

呵,顾大嫂这性子倒和现下的野蛮女友差不多呀。不过顾大嫂的相貌却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可和全智贤什么的大不相同。说来这孙新也是有得受了。

顾大嫂的性子极为倔强暴躁,像她提出要劫牢反狱救解珍、解宝时,孙立稍微犹豫了一下,说了句“我却是登州的军官,怎地敢做这等事?”顾大嫂就抽出两把刀来,要和孙立拚个死活。弄得孙立这等做提辖的军官也不得不依着她。可见“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这等事情肯定是经常发生的,并非虚指。

不过以后书中写到的几次行动中,顾大嫂却又表现的细致谨慎。顾大嫂两次潜入牢中做内应取事,一次是救解珍、解宝时,另一次是去搭救史进时,顾大嫂都表现的非常机智,可见顾大嫂并非等闲之辈。最后梁山诸将死伤殆尽,而顾大嫂、孙立、孙新等却都能全身而归,这几人的聪明机智非一般好汉能比。

说起来,小尉迟孙新的才貌应该不错,且看书中写孙新:

军班才俊子,眉目有神威。 鞭起乌龙见,枪来玉蟒飞。

胸藏鸿鹄志,家有虎狼妻。 到处人钦敬,孙新小尉迟。

但孙新却为什么娶了顾大嫂这样的老婆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水浒》中没有提,但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我觉得一种可能是两家订下的娃娃亲,孙立、孙新的姑姑是解珍、解宝的母亲,而顾大嫂的母亲是解珍、解宝的姑姑,这几家亲上加亲,可能大人们在孙新和顾大嫂小时候就订下了,说不定他俩还在娘肚子里时就指腹为婚了。这种做法在古时是很普通的事情。

再来一种比较八卦的猜测,孙新可能是被顾大嫂抢来的。看顾大嫂那个凶巴巴的样子,说不定看到孙新后比较中意,就抢了过来,按到自己的“绣房”中,这就成亲啦。这种事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像穆桂英不就是把杨宗保抢到山寨上成亲的吗?说来穆桂英也是占山为王的草寇之辈,也是想着走招安之路的。但穆桂英的招安之路走得十分高明,先抢了三关大帅杨六郎的宝贝儿子杨宗保到山寨上“生米做成了熟饭”。然后又伺机夺了杨六郎的帅印和兵马大权,穆桂英心计确实很深。这里说来,古时常说男尊女卑,也不尽然。王矮虎这样的抢女人就是为好汉不齿的恶行,穆桂英抢男人却非常的理直气壮。呵呵。

如果综合一下上述的两种猜测,也可以推演出第三种猜测,那就是二人可能早有婚约,等长大了后孙新见顾大嫂活脱脱是个母大虫,就想反悔,但顾大嫂哪里答应,就把孙新抢了过来,强迫成亲。

其实说来说去,顾大嫂在家里绝对是一把手,这个是不会错的。《水浒》一书中也只有顾大嫂、孙二娘两人让女权主义者看着舒服些。但男人们恐怕对这二位都难以消受。呵,不过她两位恐怕不管这个,实在不行就抢亲,到时候可由不得你们臭男人们答不答应。[2]

《水浒传》第五十回 - 回评

此篇为未、雷二人合传。前半忽作 香致之调,后半别成跳脱之笔,真是才子腕下,无所不有。

写雷横孝母,不须繁辞,只落落数笔,便活画出一个孝子。写朱仝不肯做强盗,亦不须繁辞,只落落数笔,便直提出一副清白肚肠。笑宋江传中,越说得真切,越哭得悲痛,越显其忤逆不肖;越要尊朝廷,守父教,矜名节,爱身体,越见其以做强盗为性命也。人云:宁犯武人刀,莫犯文人笔。信哉!

景之奇幻者,镜中看镜;情之奇幻者,梦中圆梦;文之奇幻者,评话中说评话。如豫章城双渐赶苏卿,真对妙景,焚妙香,运妙心,伸妙腕,蘸妙墨,落妙纸,成此妙裁也。虽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江瑶柱连食,当复口臭,何今之弄笔小儿学之至十百,卒未休也。

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妙绝处正在只标题目,便使后人读之,如水中花影,帘里美人,意中早已分明,眼底正自分明不出。若使当时真尽说出,亦复何味耶?

雷横母曰:“老身年纪六旬之上,眼睁睁地只看着这个孩儿!”此一语,字字自说母之爱儿,却字字说出儿之事母。何也?夫人老至六十之际,大都百无一能,惟知仰食其子。子与之食,则得食;子不与之食,则不得食者也。

子与之衣服钱物,则可以至人之前;子不与之衣服钱物,则不敢以至人之前者也。其眼睁睁地只看孩儿,正如初生小儿眼睁睁地只看母乳,岂曰求报,亦其势则然矣。乃天下之老人,吾每见其垂首向壁,不来眼睁睁地看其孩儿者,无他,眼睁睁看一日,而不应,是其心悲可知也。明日又眼睁睁看一日,而又不应,是其心疑可知也。又明日又眼睁睁看一日,而终又不应,是其心夫而后永自决绝,誓于此生不复来看,何者?为其无益也!今雷横独令其母眼睁睁地无日不看,然则其日日之承伺颜色、奉接意思为何如哉!《陈情表》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雷横之母亦曰:“若是这个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悲哉!仁孝之声,请之如闻夜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