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儿童杂事诗笺释》的一点文字
我写在这本书扉页的几行字是:“此书集知堂诗与手稿,子恺画,钟叔河笺释,图文并茂,装池精致,可把玩,可养年,惟不敢作批语焉。好书堂皇样,不便我涂鸦。呵呵。左民山人,二〇〇五年十月十六日”
写在书后面的是“此书读一通,旧时风物宛在眼前耳。余生也晚,未能尽得趣味,也未晚,能听到前代余音。看前辈图文,真享受也。惜毕克官先生图,火气太重,实是错选。十月二十七日”
前前后后都写了,中间倒确实不便发议论。但是,书读过了,看法想法多少总有点,今日无事,就另纸写出,抄到一起来。
书外可以写点东西,其一是知堂的字。知堂的字,以前见得少,见过的也只是几本书的题笺,除去简淡外,并无特别的地方。这回是批量地看,觉得从书法角度来说,实在也不太可以恭维的。当然,这些都是小字,大字写得好也难说。只是从文章来看,猜想小字如此,大字也难好到什么地方。当然,长处还是有,笔力足,写得认真,能把一张稿纸写得有章有法,倒也是不太容易的。上面写是我自己的看法,想得到行家的认同,昨日,我带书请教书法家吴本清教授,他细看后,说了一番不同意的话。吴先生认为这些字写得还是很好的,是学者的字,而且很有才气,不拘谨,但有法度,许多字写还很有味道。过去的人肯定临过贴,但看不出学的那家,有可能与康有为有相同的师承。吴先生甚至认为,字虽然不及鲁迅,但从写字中感觉其才气有过之,其人不在意社会评价,随意写去,而鲁迅,字写得复杂厚重,在写时会注意社会影响,(当然,这是指要公开发表的字,手稿不在此列,这是我的理解)。我当即在书上记下:一个影响社会的人,不免被社会影响。细看下来,知堂用横笔,往往左高右低,按某种说法,这类人心里平和,低调,而横画向上的人,有一种霸气。从这里倒可以看出点字如其人来。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所谓“如”,大约是指某种气质,而不涉及好坏忠奸,不涉及价值标准,大约与生肖、星座、血型之类相似,如果扯上治国平天下之类,或者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之类,就真的太能扯了。
其二是说丰先生的画。丰子恺画自成一家面目,将古典诗词画出近代味来是他的一大特色。按说,周丰二先生是同时代的越中人物,应该对诗中趣味独到的理解。但细看下来,还是不免有些失望。一气画一百多幅,难免有些不够精彩的,但这书中,觉得丰先生用心不够,图解的多了些。钟叔河先生是多表扬的角度来说,“《抛堶》这幅插画,我看也是最好的,因其主意即画儿嬉,不是古诗今画,也不是摹写故事。”丰先生画,自成一家面目,简笔耐嚼,但也怕是妙手偶得之,如果一下子弄个大单来,为完成任务,难以保证质量就不奇怪了。像周作人、丰子恺这类文人,是从自由文人向专业作家画家过渡的一代,从闲情偶寄到定单作业,在成果上还是可以看出差距的。
倒是听说周作人对丰子恺的画多有微词,前辈的八卦,这里不八卦了。此事因何缘由促成,倒是一件有趣的事。中国文人一载道起来,就缺少儿时趣味,虽然多有儿童文学一说,但也多是把儿童当作了布道的载体,非要把孩子们弄傻才肯放手,俗话说“宁生贼子不养痴儿”,说他们是在诲淫诲盗简直就是表扬他们。这本书让人觉得有趣味,甚至有些朝花夕拾的味道,让丰子恺先生来画,以当时画界来看,也算是上选。
最后说说钟叔河的笺释。叔河先生对知堂文字的推介是大有功绩的,这些我们都心存感激。单说此书笺释,文字和见识都是极好的,惟觉可以写得更开阔些,使文气舒张,每篇短文自成佳构,则更好。不过,这也是躺着说话不腰痛,对任何人都可以说的套话。其实能在规定的篇幅里写得这么好,也非高手莫办。
笺释的文字用仿宋竖排,淡绿为底,极雅。本书写儿时旧事,有民俗意味,诗为竹技,画为漫笔,都是无意于雅,最后是这个效果,正所谓大俗大雅。
《儿童杂事诗笺释》,岳麓书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38元,贵了点,但物有所值。 2005-11-20?
附吴本清先生对此书的一些看法,抄如下。
看字 说人
吴本清
左民兄带来一本新近买的《儿童杂事诗笺释》,为周作人诗稿手迹,配以丰子恺的风俗画,由钟叔河笺释。诗画通俗而不俗,装帧朴素典雅,一看就让人喜爱。
左民兄问:“周作人的字怎么样?”我以前未留意周作人的书法,看了一两页后,只说了声“好字”。又问:“和鲁迅的字比较怎么样?”我说:“不管他们师从哪家,骨子里却有几分相似,毕竟他们是兄弟。”我凭平日的印象将他们的字稍加比较后又说:“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异:鲁迅的字显示出较深的功力,周作人的字透出的是过人的才气;树人写得认真,象是要考虑社会效果,作人是信手写去,表现为随心所欲。由此看来,在家庭中,鲁迅也可能多有几分责任。就象小说《家》里的觉新和觉慧。
左民听后,连连称“是“。他问的是字,我说的是人。似乎答非所问,却得到他的赞许。前人说“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