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在我国( )时期定形,棋书中记载的棋谱,棋子,棋局已和现代基本一样.

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

北宋年间,社会上流行着各种形制的象棋,说明象棋

在当时尚处于演化阶段。经过棋家与爱好者近一个半世纪

的选择与淘汰,至北宋末年,象棋逐步趋于定型。某些史

料表明,北宋末年已经出现棋盘纵十路、横九路、有河界

、棋子三十二、将在“九宫”之中的象棋,也就是今天的

中国象棋。

所谓“九宫”,还有一段故事。据王明清《挥麈后录

》载:当北宋末年,徽、钦二帝北虏。显仁皇后曾将象棋

子包于黄罗之中,以康王赵构的名字贴在“将”子上,焚

香祈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子入九宫者,

必得天位。”“九宫”是我国东汉以前易、纬家之说,以

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宫。《易》中有“乾卦九五,为人

君之象”的说法。象棋中出现“九宫”,说明它在演变过

程中受到易卦学说的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将在九宫”

,原为尊崇“将”的地位,结果却使将无所作为,处于被

动挨打的地位。谁知,儒家的思想竟在小小的象棋上也得

到如此绝妙的体现。

从开封出土的北宋徽宗时期的黄铜象棋子,也可以清

楚地看到象棋演变的另一面。这些棋子呈圆形,正反两面,

一面刻汉字,一面刻形象。棋子有将、士、象、车、马、

炮、卒七种。“将”的形象是男性戎装的将军,“士”的

形象是戎装的女性,或可视为女将军。将和士的形象似乎

是由国际象棋中的王和后这一对配偶演变而来。“象”的

形象就是一头大象,“车”的形象是一人推一辆独轮车,

“马”的形象是一匹奔跑的马,“炮”的形象是一架炮,

“卒”的形象是一士兵持矛或戟。我们知道,象棋子在唐

代是立体的,至宋代逐渐转变为平面的了,形象也渐为汉

字所代替。象棋子的演变经历了如下的过程:从立体到平

面,从形象到抽象。这种抽象化与其说是为了制作方便,

不如说更能体现中华民族长于思维的特点。

象棋定型以后,由于它趣味浓厚、变化相对简单、便

于携带,迅速赢得平民百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