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的客观影响
张骞通西域的客观影响如下: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使中原地区丝绸、漆器、玉器向西传播,西域的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等传入中国。张骞的出使使得西域地区了解汉王朝,并为日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
张寒出使西域的背景资料:“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汉朝的中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非常特殊的历史意义。
张寒出使西域的出塞原因: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一一河西走廊还外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