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说的是阴阳,佛家说的是什么?
1、道家:太极是事物的整体、源头,阴阳是事物对立的两极。
讲到宇宙本体,道家说太极,佛家讲“真如、实相、法身、真心本性、一真法界、如来。。。”,基督教说“终极真理”或上帝。总之,这些不同的名词,指向的都是万事万物的源头,就是道德经说的玄牝之母。
《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了悟大道,到了没有二元对立的境界,所谓返璞归真。真,就是太极,真心本性。凡夫依然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看问题就是有高低之分。
阴阳关系,用哲学上的话,是对立双方互相依赖、竞争、冲突和转化的运动关系。我们凡夫看到这些,所以佛家说“俗谛--世间真理”,叫“诸行无常”,马克思说一切事物现象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恒常不变的现象,所以不承认有宗教认为的绝对真理。
实际上,真理很简单,所谓大道至简、至易。老子也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道德经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徼”是表面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就是二元对立的阴阳关系,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是凡夫的境界。
圣人的境界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在哪?就是太极。“常无欲”的状态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的状态。 “妙”实际上是现量,指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存在,是指本有的状态和属性,佛学讲“清净本然”“常住妙明”。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正是“常无欲”的认识状态。“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正是“观其妙”。《中庸》中讲:“唯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这里的“至诚”也属于“常无欲”的认识状态,“知天地之化育”属于“观其妙”。
释迦牟尼佛总结为:“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而老子总结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大智慧者***同所证的心法,也是真理真实存在的证悟之见证!
2、佛家:
古今中外,都在讲宇宙本体,组成世界的最小成分。《庄子-天下篇》也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佛教的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就阐述了当时外道学说,即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成分——“极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里解释:假如说极微能够成立,是实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实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占有空间,一占有空间,那么一定有三维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是绝少不了的。比如这个粉笔盒子 ,从左边儿来看,就只能看见这只小白兔,至于右边儿是什么,我不知道。从上边儿来看,我就看不见下边儿到底是什么。
假如说我有一辆汽车,要装一车粉笔 。我们把这一盒叫做A,A左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够与A右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 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右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前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 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 、下边面也是不能够相接触的。在A后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后边面 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面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上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上 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下边面也都不能够接触。在A下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只能与A的下边 面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上边面也不能够接触。
这是说这一盒粉笔,那么我们说一个极微呢? 同样的道理,中间有一个极微,它的周围也充满极微。我们称中间这个极微为甲 。在甲极微东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东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 面相接触。甲极微西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西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 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 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北边面相接触,而 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上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上边面相接触 ,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下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下边面相 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这是一一对应的,绝无可混乱的余地。
窥基的 《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 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 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 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 ,这就犯自教相违的毛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结论是: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说:最小的组成成分根本不是“实在的(客观实在)”!
这样一来,佛教说的“空”,就不仅仅是无能独存、永恒的自性空,也是“当体即空”了。《庄子-天下篇》也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量子力学里,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