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庙的简介

八卦庙村隶属于二七区候寨乡。该村东邻老郑密路、西邻贾

鲁河、南接尖岗村、北邻中原区郭厂村。因村东有一座八卦

庙,故村名叫八卦庙村,村取庙名,却传说各异。

据《二七区候寨乡志》记载:传说

2000前从黄河北岸来了一位算命先生,因其算的准确灵验,俗称八卦先生。他95岁那年,有一天突然微笑死,人们就地用泥巴糊其身躯而葬之。年复一年,其身上泥巴脱落则加糊泥巴一层,为防止日晒雨淋,人们用木搭一庵,则不断有人到此祈求保佑平安,时称此庵为八卦庵”,当然庵中之八卦先生的泥糊躯体也就被称为“八卦神”了。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人们为长久纪念八卦神,曾捐资捐物,将庵建成了一个砖木结构的亭子,时称“八卦亭”,此亭高达丈八,宽九尺,青瓦做顶,八角八柱,每角下悬一铜铃,随风飘摆,叮咚作响,悦耳动听!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访游河南时,官府在八卦庙周围修建行宫一座,此宫坐北向南,有正殿、东殿、西殿、西殿和后殿,原有的八卦亭已被包围其中。李世民到此仅住了一个晚上,翌日离去,临走前,站在宫之前门,笑曰:“宫亭一统,妙也。”随挥笔题了“八卦庙”三个大字。回京后又拨款在庙中栽松柏300余棵,塑有四大天王、天爷奶奶、菩萨等神像,供百姓香火朝拜、祈祷神灵保佑平安。院中有铸铁大钟一口,一人多高,钟口直径一米有余,撞之响声能听百里方圆,院中铜铃铁钟时而***鸣,悦耳动听。后历经朝代更替,烽烟战火,日晒风吹,年久失修,面目全非,但松柏尚存。

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七月,社会多方捐助银两重修八卦庙。庙貌如前,是庙中有亭,庙亭巧组而闻名,被清乾隆十三年《郑州志》誉为“郑州八景” 之一。当时以八卦庙为轴心居住的小张庄、小朱庄、闫家门、刘家门、陈家、宋家岭逐渐发展连为一体,对外统称八卦庙村(现有乾隆十二年七月重修八卦庙石碑为证)。在民国初年,冯玉祥主豫时,将庙内神胎拆除,办成小学。“文革”中庙宇大殿、石碑损坏严重。八卦庙,在民国初年经过改造,一直是村小学的校舍。“文革”中大殿及多块石碑损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