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源山的诗句

1. 关于泉州清源山的诗句

关于泉州清源山的诗句 1. 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

陈泗东祖籍金门,出生在泉州,乃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陈师海、父亲陈仲瑾是晚清举人,他的外曾祖许祖淳为泉州光禄卿许邦光之子,官任刑部郎,曾应金门吕世宜聘请主讲“浯江书院”。他写得一首好诗,20岁就被人誉为才子。

87年他恢复原祖籍地金门身份时曾写下三首七绝《怀乡》 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说儒师开绛帐,丝蔓长手衍儿孙。 草庵摩尼教遗址 类 别: 名山胜水 地 址: 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 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女比)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女比)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 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 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 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2. 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设计标语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标语:

1.“老子天下第一”

2. 泉州民间俗语“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

3.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

在泉州清源山山脚下有一尊老君岩神像,曾有一个这样的神话:

老君是个老顽童,活得十分快乐,他常常趁天庭无事时偷偷溜出去欣赏人间的风光 ,被玉皇大帝知道时便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去。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他望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景,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的时候,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混合一起,扰乱了老君的心情。老君怒气冲冲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去。他看见 一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与火球打斗了起来,由于两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时难分高低。老君使出了绝招,猛打了一通,将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气有所大伤,自知打不过老君,便随口叫了声:“师傅!你终于来了!快救救我啊!”老君转头一看,心里纳闷了:什么嘛,哪里有人啊?待老君转过头来时火精已经逃之夭夭了。他为了火精不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镇清源山脚下,清源山的人们十分感谢、敬佩老君,便将这座神像称做老君岩,也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

这就是老君岩的传说,一个历史悠久的神话故事!

3. 求泉州清源山的相关资料,要详细的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清源山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编辑本段地势气候 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C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编辑本段山门 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清源山大山门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

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编辑本段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岩图片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

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

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

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

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编辑本段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 千手岩 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

4. 清源山的来历

清源山的名字是因为其所在地泉州在唐宋间改名为清源军,所以泉山也改名叫清源山。

清源山名字变化过程:

清源山,又名泉山。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八里。《寰宇记》 卷102泉州: “泉山在州北五里,因此为名。”

《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泉山,“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周环四十里,横跨十余里,高数千仞。……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洁而味绝甘美,其源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州,以清源名郡,岂亦本于此”。

《清一统志 · 泉州府》:清源山 “旧名泉山,一名北山,又以高顶常云,名齐云山。” 唐宋间泉州曾改名清源军,即由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清源山简介及传说:

一、简介:

清源山又称北山、三台山。在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曾名泉山,因山上有孔泉(别称虎乳泉)源源不绝得名。泉州地名由山而来。为戴云山余脉,最高峰海拔498米。由花岗岩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多种地貌景观。

文物古迹丰富。左峰瑞像岩、碧霄岩,右峰老君岩、弥陀岩、千手岩等均有宋、元巨型石刻摩崖造像,以老君岩老君造像最著。中峰顶端有清源洞、虎乳泉和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题刻的炼胆石。素称“闽海蓬莱第一山”,和灵山、九日山等景点组成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二、神话传说:

在泉州清源山山脚下有一尊老君岩神像,曾有一个这样的神话:老君是个老顽童,活得十分快乐,他常常趁天庭无事时偷偷溜出去欣赏人间的风光 ,被玉皇大帝知道时便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去。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他望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景,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的时候,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混合一起,扰乱了老君的心情。老君怒气冲冲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去。

他看见 一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与火球打斗了起来,由于两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时难分高低。老君使出了绝招,猛打了一通,将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气有所大伤,自知打不过老君,便随口叫了声:“师傅!你终于来了!快救救我啊!”

老君转头一看,心里纳闷了:什么嘛,哪里有人啊?待老君转过头来时火精已经逃之夭夭了。他为了火精不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镇清源山脚下,清源山的人们十分感谢、敬佩老君,便将这座神像称做老君岩,也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

百度百科-泉州清源山

百度百科-老君造像

5. 泉州老君岩的介绍

道教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该景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很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

6. 关于清源山的历史 100字左右

[编辑本段]简介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清源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编辑本段]山门 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

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编辑本段]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岩图片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

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

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

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

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编辑本段]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 千手岩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

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

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

7. 游泉州清源山的作文

短暂的旅途,能够让你感受到古城的气息,走在最早的石头路上,欣赏风格特色的房子;去登高山,享受运动的快乐,以及大自然地魅力;去看大海,沉醉在碧海蓝天,漫步在悠长的沙滩上。

清源山游记

星期六,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空气中渗透着芳香,我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聆听鸟儿那欢快的歌唱,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风,柔柔的吹,枝儿悠悠地闪,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这儿,我连忙起身去问爸爸:“爸,这个周末有活动吗?我们可以出去玩吗?我们可不能浪费美好时光呀!”“嗯,好呀,我们一起去清源山吧!”我一蹦三尺高,嘴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久久不能合拢------

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把我们带到了清源山山脚。看,群山连绵起伏,犹如大海掀起的波澜,呈现出密 的波峰。看到这一切,我迫不及待地叫上爸爸妈妈,顺着羊肠小道,开始了我们的“清源山之旅”!

走着走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近驰名的“老君岩”,“哦,这儿就是老君岩,,百闻不如一见,今日终于见看到你的庐山真面目了!”我不禁拍手称赞道,忙叫妈妈给我拍照,留下美好的回忆。参观完后,我活蹦乱跳,心里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我迈着大步,像一只调皮的小猴子,东奔西跑。听,一阵清脆的流水声勾起我的好奇心,我顺水声而去,“啊,好雄伟呀!”原来是瀑布!望着那流水从山涧中飞溅,流水成一条弧线飞射过半空中,瀑布底下那清澈的泉水不禁使我用手捧起泉水品尝起来。这里使我沉醉,陶醉于它的美,它的壮观之中!

清源山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那诱人的景色都使我流连忘返。

我会永远记得这如诗如画的清源山!

秋游国庆黄金周的一个早晨,秋风引导我来到这山城的田野中,放飞心中的不安与烦恼。

放眼望去,田野愉快地投在大山母亲的怀中,真是“幸福享不了”。整块田野仿佛是一块彩图,金黄、深黄、土黄、淡黄,深绿、墨绿、黄绿,黄绿交错充满着生命的色彩。清新的空气,蕴含着土壤气息的稻香,深吸一口使你体轻身凉。那黄澄澄圆滚滚的稻谷挺直腰干低头深吸一口,庄严地等待着农民的到来。

金色的责任田里有一老农和一位十七八岁青年正在割稻。他们身后是一堆堆叠放整齐的稻谷。秋风吹来,等待贡献的稻谷“沙—沙—”作响,争先恐后,生怕迟了一步。不一会儿那青年走了,他的背影消失在金色中,隐没在温暖的阳光中。

老农一个人,他弯着腰,拿着一把镰刀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得起劲。

不知为什么他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向老农走去。也许是他娴熟割稻技术,也许是他的“孤独”?站在田埂上注视着他。老农前胸后背都湿了一大片;黝黑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辛勤的汗水不时跨过那深深的沟沟坎坎,随着丝丝喜悦洒到空中,滴在稻谷上,溅到了老农的心坎上。田埂上躺着一把镰刀,我手痒痒的,拿起了镰刀。

“老伯,我帮你!”

“不用,你那把镰刀是我儿子的,我让他回家看书!”

“你儿子读高中?”

“明年考大学了!”老农的皱纹更深了,密密的深沟沟中荡漾着无限的得意。

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窄窄的田埂似乎越来越宽广,似乎也看到了老农明年的“双丰收”。

这时太阳娇似火。

8. 老君岩的故事简介传说

在泉州清源山山脚下有一尊老君岩神像,曾有一个这样的神话:老君是个老顽童,活得十分快乐,他常常趁天庭无事时偷偷溜出去欣赏人间的风光 ,被玉皇大帝知道时便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去。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他望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景,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的时候,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混合一起,扰乱了老君的心情。老君怒气冲冲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去。他看见 一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与火球打斗了起来,由于两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时难分高低。老君使出了绝招,猛打了一通,将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气有所大伤,自知打不过老君,便随口叫了声:“师傅!你终于来了!快救救我啊!”老君转头一看,心里纳闷了:什么嘛,哪里有人啊?待老君转过头来时火精已经逃之夭夭了。他为了火精不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镇清源山脚下,清源山的人们十分感谢、敬佩老君,便将这座神像称做老君岩,也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

这就是老君岩的传说,一个历史悠久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