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道生的画怎么样?
阎至阳传略
阎至阳(1883—1962),名道生,字子阳、至阳,号阅庐。河北霸州市扬芬港村人(原属河北静海县)。自幼随父读书习字,12岁到年画之乡杨柳青当学徒,后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肄业后长期寄居天津作画,并拜中华武士会李存义为师,兼习武术。1909年在天津直隶图书局绘制教科书插图,1912年在天津《民约报》任画刊编辑,同时在天津教育司从事年画改良工作。1921年参加天津书画慈善会,从事济贫与赈灾工作。1937年归隐乡里。1957年前后多次参加天津、河北及全国美展。著作有《书法指南》、《阎至阳画集》、《阅庐诗集》等。
阎至阳生于书香世家,父亲阎炳萱以教书为业,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名士,民国《静海县志》说他“善音韵,喜昆弋”。阎至阳自幼“根柢家学”。后从安次县王德修先生学诗。12岁跟从一位乡村画师学习画花卉,随师在杨柳青绘制年画。以后,阎至阳的绘画技艺主要源于自学。
少年阎至阳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第二年弃学北归,游历名山大川,临摹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回到天津,阎至阳仍以卖画为生,并拜天津中华武士会李存义为师,兼习武术,为李先生整理武学著作,在李先生逝世后承担起襄办中华武士会的任务,民国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载,“中华武士会矗立十余年之久,经劫不稍颓者,至阳与有力焉”。
阎至阳跟从李存义先生学武,“习形意,十余年来尤笃爱剑。所好头合剑、二合剑、八卦剑、龙形剑、三十六剑、连环剑、十剑以及十三刀法皆精妙,有心得”。其平生结交的挚友多武林人士,老师李存义的影响最深。
阎至阳多才多艺,以绘画最负盛名。其画以写意为主,兼用工笔;精工人物,亦善山水、花卉,各种题材都涉猎。在人物画中不仅有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文学故事、神话故事,还有剑侠故事、淑秀才女、孩童嬉戏、渔樵庶人以及现实人的肖像等。
阎至阳在天津寄居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绘画、习武、工作都在园内,以后随武士会的搬迁曾居住在天津静业庵和桃林小学。同时代的华世奎、刘奎龄都是书画界的好友,***同创作了一些作品。天津市立美术馆成立初期,应严智开、姜般若之邀,在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赴东瀛展出。美术馆特为其摄像立传,写道:“阎道生,字至阳,号阅庐,河北人,能书擅画,好剑术,喜歌咏,性恬默,不以其所能示人,家贫以画自给,故以画名,人物山水笔法伟岸,欲学陈章侯而复参己意,邈然高远,极斥脂粉蹊径,故白描画尤重于世,复追殷周鼎彝之学,文器兼重,考据颇勤,今年四十又六矣,尚力行不辍,殆保扬国学,无懈心者。”李大钊先生对阎至阳的文品很佩服,曾托姜般若致书一封,希望能和阎至阳一晤,但一直未能如愿。
1937年后,阎至阳返回故里,隐居乡下,从此退出天津画界。动荡的社会生活,使阎至阳始终生活在洪水、兵灾和匪祸之间。1942年家中数百幅书画作品、珍贵古籍藏书及家产全部被土匪烧毁,并遭绑架。在其去世后,其精品二百幅也被焚毁。
阎至阳是一位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画家。1940年前后,阎至阳曾居住在静海县城内,日军一些军官闻知阎至阳的画名,前来索画,均被阎至阳拒绝,日本军官十分恼火,把阎至阳押到日军驻地,强令动笔,阎至阳遂画一幅《狼犬图》,画面上是一只凶相毕露的狼狗,日本军官很高兴,不知其中作者的影射和痛骂之意。此事被静海县百姓传为佳话。
阎至阳慷慨好施,一生都在从事着慈善事业。早在1921年,阎至阳就参加了天津书画慈善会,为涌入天津的灾民作画义卖,一连坚持数载。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起,天津静海一带均受其害。当时群众生活困苦,思想闭塞,他为启迪民智,开化民风,便用自家家祠的7间闲房,办起了“甲子阅报社”,订购大量图书报刊供群众阅读,深受群众好评。1936年,正当日本即将大举进犯中国之时,他节衣缩食,捐画集资2000多银元,利用扬芬港旧庙废址,建起一座新式学校,有楼房平房16间,后扩建至32间,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阎至阳一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不喜欢社会交往,朴实宽厚,安贫乐道。晚年更崇尚老庄,自比陶潜,寄兴东篱,以恬淡超脱的田园生活为乐。他的这些性情,虽然在负面上影响了其艺术声誉的弘扬,但却滋养了其绘画艺术的高逸品位。可惜的是,阎至阳晚年的绘画精品在文革初期大多焚毁,只有很少一部分传世,难见全貌。
从现存作品看,阎至阳除师法明末大家陈洪绶之外,还吸收了清中期改琦、费丹旭和清末“海派”中任伯年等名家的长处,并将自己富于金石意味的书法笔意和技击之功参入书画,既显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富有新意,形成一种情韵蕴藉、苍劲高古的超越格调。其用笔朴拙而流畅,其用墨浑厚而多变,其用色鲜明而典雅,所绘人物形象鲜活而高迈,所绘景物天然而幽远,均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已故著名画家王心竟评价说,阎至阳是一位被埋没的画家,其晚期作品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大家相媲美。
——《霸州文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