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阵这么厉害,古代战争中为什么很少使用此阵
因为八卦阵没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陆战武器”是骑兵。
其次是纪律良好,后勤保障充足的步兵。
至于你在战场上摆什么poss和怎么列队都是次要的。
所以会带兵的将领,首先强调的是纪律。
因为在战场上队伍一旦被冲散了,就变成“待宰的羔羊”了。
道理很简单,队伍一散,人心就会乱,人心一乱,士气就会丢。
士气一丢,战斗意志也就彻底瓦解了,人就会开始乱跑,然后你就输了。
中国古代由于识字率比较低,一直就在5%到9%这个区间徘徊,其实大多数兵都是文盲。
打仗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所以那些杰出的将领,根本就不玩儿八卦阵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他们带兵最主要的就上面说到的两条。
一是和士兵保证。你们用心打,粮饷大大的有,不光有粮饷,还有奖赏。
二是强调纪律。通过刷士兵的怒气值和训练来达到目的。
冷兵器时代最常见,最好用的阵形,其实就是方阵。
因为方阵即好冲锋,也好撤退。只要队伍不乱,想撤退的话掉跑就可以了。
你搞个八卦阵上去,又不是开运动会,撤退的时候大家可以不紧不慢的重新列队。
而且古代士兵大多数都是文盲,你八卦阵的规模就不可能做大,人数必须收到控制。
不然人一多,配合,协同这些等等等等,就很难实现了。
中国玩儿“兵形势”玩儿的最溜的是戚继光。
但戚继光是什么时候了?明中叶。
他最得意的鸳鸯阵怎么组成?十三个人组一个。
而且他对付的是倭寇,倭寇本身就不会有大规模的组织进攻。
实际上你看到的那些八卦阵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是文史馆员在后来写的。
他们也不上战场,所以他们的记录,都是根据前线的奏报和自己的脑补完成的。
至于前线的奏报什么样。前线的奏报肯定没那些文史馆员写的那么精彩。
前线奏报一般就是敌军动向,人数。我方打算投入多少人,防御措施是什么。粮饷够不够。
所谓的捷报也很简单,我方于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大破敌军,斩首多少,伤多少,俘虏多少。
我军伤亡多少。哪些人作战勇猛,写上名字请赏。
至于八卦阵这种东西,太华而不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