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人是怎样废掉的?

好像在这个时代,吃饱了睡,睡饱了起,起了就刷手机,成了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有一位叫布热津斯基的说:采用娱乐化、低智化、游戏化、低成本化,轻易就能获取刺激性快乐的办法来消除80%人口的不满和不安感。总之各类娱乐、游戏、无聊的真人秀越多越好,最好是随处可见。当这些触手可及快乐在80%的loser中蔓延开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安分下来,在不知不觉、毫无怨言并且伴随着快乐和贫穷虚度一生——这就是著名的“奶头理论”——广大底层人民被”精英们“当巨婴一样麻醉。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现在的你是不是正刷着抖音、快手而感到此刻你是快乐的呢?贫穷的宅男们贷款给直播平台的女主播刷礼物、一帮屌丝在游戏直播间看别人玩游戏、一群脑残粉无缘无故为自己的爱豆喜怒哀乐,此时你最宝贵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正在被这些可有可无的快乐一点点的在毫不察觉中消耗掉,很快你的意志力丧失了,你开始习惯性的不会思考,开始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当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时候,而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内容一步步沦为娱乐的附庸,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正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

我讨厌的不是娱乐,讨厌的是“娱乐至死”, 在这个问题上,度很重要。

人,饿了得吃饭,渴了得喝水,但很少人会不停的吃饭,更少人会不停的喝水。

如果你精神疲倦,可以靠娱乐纾解一下。但当你过量娱乐,你就会变的麻木、缺乏真实感受、内心枯竭。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娱乐八卦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透明的驱壳,脑袋空空,沉浸于感官娱乐,一步步沦为“废人”。

被残害的人有典型的四个特征:

1、重度路径依赖。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人天然具有保持现状不变的惯性,这也就是原生家庭影响下一代人生的最终原理。但是深陷其中、不做任何去改变的努力,就会让人渐渐麻木,慢慢走进“废掉”的深渊;

2、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游戏。游戏的设计原理就是让玩家以低成本快速获得较多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是游戏趣味性的来源,人在游戏中能体验到高频率的成就感。然而这种行为会逐渐提高你的“满足点”,使得生活中正常的成就很难让你感到满足,进而沉溺于高回报、高成就感的事,哪怕是虚假的。

3、只愿意接收无脑的信息。长期使自己浸泡在娱乐八卦、搞笑段子、朋友圈信息流里,会使自己满足于这种“无脑信息”,丧失思考的耐心和动力。

4、习惯用错位比较麻痹自己。习惯于用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获得优越感以及用别人做A的时间来做B获得优越感,比如在周末做一点工作从而油然而生“我比别人努力”的错觉,麻痹自己“已经很棒了”。

5、学习只做一半。只做学习中简单的部分,拒绝去做更加复杂的另一部分。比如从朋友口中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知道是比存银行回报更多的新理财方式,浏览了网站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却拒绝去做更深一步的学习,了解各种资产的特点及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哪种产品;比如学英语只知道每天背单词,却从不会动手去试着写英文文章……

山西有一位军阀曾说: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

 

问题的关键是:谁让我们一步步残废?

 但愿我们能从“废”中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