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山的传说

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鸣凤镇西南3.5公里处的鸣凤山是一座险峻、秀美,融道教文化与丹霞山水风光于一体、与武当齐名的仙山。 鸣凤山三面环水,山体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408米,山势突兀险峻。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攀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悬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 鸣凤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相传,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2年),从西天飞来一支金凤凰,落在山巅,俯视群山,美不胜收,喜出望外,顿时放开金喉玉嗓,久歌长鸣:“仙山在此!”鸣凤山美名即由此传开。据县志记载,从梁武帝时起,山上便建有庙宇,在紫皇宝殿匾额上,至今还有梁武帝年号。唐时有所扩大,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至1487年)建元帝庙,明末改称火神庙,以镇火灾。然而在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火神庙又遇火灾,被付之一炬。清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远安、荆门、江陵、沙市等地群众又募集重修,庙宇进一步扩大,并正式命名为“鸣凤山大观”。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模。至此,鸣凤山一直为道教所主持,属武当山全真教一脉。 游览鸣凤山,一般取北路登“天梯”而上。一到鸣凤山风景区的大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题写的“鸣凤山风景区”六个大字,这是闵会长游览鸣凤山时留下的墨宝。从风景区大门到鸣凤山脚是一条长2公里的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廊,在长廊的起首处右边的红沙岩上有两个15米见方的石刻大字“鸣凤”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手迹。与“鸣凤”两个大字隔水相望的是风景区的第一洞――烟霞洞,每到冬月洞中常有气飘出,在红沙石衬托下,如烟似霞,蔚为壮观,故名烟霞洞。洞中有两通诗碑,一为明人熊汝钰的《烟霞洞餐霞》:“云中烟景可疗饥,领取丹霞一味肥。直与饮泉虹并举,何来争食鹜齐飞。光明世界人知饱,锦绣衷肠夜有辉。绮散采成吞吐妙,临风咳唾落珠玑”。另一通为清人杨琅树的《烟霞洞口竟目》:“踏遍荒蹊访洞天,霞燃碧涧映清泉。撑云古树交枝茂,叠翠层峰到眼妍。萝挂危岩飞冷溜,草生石罅生寒烟。炼丹道士归何处,想入非非我欲仙。” 往前再走几步便是“刑部苏爷爷遗靴处”,于石壁之上刻了偌大一个朝靴。相传,这位“苏爷爷”只是明万历年间刑部的一个“处级”官员,游玩时,一只靴子被水冲走,也要勒石纪念,好一个“官”字了得! 正说着,就到了观音庙,庙虽小,却香火很盛,庙里供奉着送子观音塑像。与观音庙隔河相望是“打子岩”,在河岸的红沙岩上裂开一个石缝,酷似女性的外生殖器。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出于对生殖器的崇拜,说隔河对着石缝投钱(古铜钱)求子,心诚者可投中,送子观音就会送子来。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617年)龙虎山天师府有一高士慕名游鸣凤山,见山出水中,鸟语花香,阴阳灵气相辅相成,便题壁留言:“钱打窝窝上心玄,送子娘娘下凡尘”。此后,来此投钱求子者益多,人们便用所投之钱积攒起来修了这座观音庙。 再往前走,便有“云霞洞”、“环蓬岛”、“永圣宫”、“炮台石”、“莲台池”、“沮江赤壁”、“仙人钓矶”、“濂溪岛”诸景。未曾上山,便让你移步换景,应接不暇,真是一个山洞一个神话,一块石头一个传说。 行至山脚,一个直径60米,高1米的巨大八卦太极图座落在鸣凤河边的平坝之上。人言对着太极中心的铁柱喊话,可闻回声,如北京的回音壁一般。若闻回声可增寿十岁。这里也是风景区的休闲场所,有歌舞、有棋牌、有酒茶、还有人造“龙宫胜景”。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都在此小憩一会。 站在八卦平台上,向左翘首一望,便是云霞洞,洞中有一石如虎,相传,在很久以前,洞中藏着一只猛虎,经常出来伤人,被观音菩萨降伏,点化成石卧于洞中,故又名寅栖洞。洞中有终年云雾飘缈,仙气氤氲,远远望去如仙山琼阁。如遇雨天,山上瀑布飞越洞门而下,如一道水帘,十分壮观。在云霞洞的南面半山崖上,又有一洞名壁仙洞。传说,有一高道曾在洞中面壁修炼三十年,后羽化而成仙。进到洞中,果见石壁上有一石如人。洞中有泉水,终年不枯。 别了太极图,踩着晃晃悠悠的浪桥过鸣凤河就到了头天门。头天门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真武祖师神像。香火鼎盛,香雾缭绕,一下子把游人带进了神圣的仙界。头天门又叫白云深处,十分清幽,远安籍作家张映泉的成名之作《白云深处》,就是在这里得其灵感而创作的。 进了头天门,沿天梯拾级而上,石级陡峭难上,一步一身汗,一步一声叹。从头天门到金顶***1988级石梯。遥想当年,先民们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凿此石梯该是何等不易!而信仰又是何等虔诚!这就是神文化的魅力所在。在石梯之间,又有文庙、武庙、仪明岗、二天门、鸾凤常鸣、龟蛇二将等诸景。游人一边登山、一边赏景,乐此不疲。 上到山顶,极目四顾,自有一种一览群山小的感叹,于山顶上可俯瞰远安县城。 山顶上就是著名的鸣凤山大观。鸣凤山大观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均依山凿石而建,***5层,高10余丈,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师(又称真武大帝)的巨大塑像,四周站立着800灵官,乃真武祖师的御林军。东大宫为元鹤楼,殿上供奉着雷公。西大宫称长春楼,殿上供奉着观音。在三大殿的下面,还有父母殿和王爷殿,供奉着真武祖师的父母和舅舅王善。各殿宇皆红石墙、琉璃瓦,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特别是正宫紫皇宝殿,其建筑更是非同凡响,四根直径50公分粗的楠木大柱,皆用紫铜金水包裹,雕龙刻凤,精彩绝伦;殿顶之上盖着有全国各地香客所捐的两千多块铜瓦,正中镶嵌着一颗直径30公分的玉珠,光芒四射,耀眼眩目,殿中的一面法鼓,直径2米,鼓响如雷,方圆十里可闻其声!此外,山上还有“明月阁”、“清风亭”、“赵公台”、“和合台”、“聚仙桥”、“观音洞”、“南宫”、“太阳宫”、“凤鸣楼”和“龙头香”等著名景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头香”,就是在鸣凤山西面的绝壁之上,有一悬石状如龙头,十分惊险,人言心诚者上去插香不会出事,若心不诚者上去插香就会掉下悬崖!不过现在都加了护栏,香客上去插香,保你万无一失。 鸣凤山不仅自然风光绮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还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来此登山赋诗,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明代进士向儒道的一首《三月三日登鸣凤山》的诗词,更为脍炙人口:“三月山城花乱开,同人携我上仙台,凝眸远览乾坤小,索笔分题雅颂来。红树枝头悬日影,碧沙涧里隔尘埃。徘徊不尽登临趣,回道东风一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