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古代,怎样陪古人喝酒?

酒,取“水”与“酉”两个字为一体,水自不必说,而酉字就大有深意。从象形会意上来看,“酉”金文字形,酒坛形。“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酉”的字多与酒或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从本义来看指谷物成熟,可以酿酒;而从它的时间性来看“酉”是“十二地支”的一个。每天下午5点到7点这段时间被称为酉时。大概也指到了这个点,大家可以放松一下,喝喝酒啦。那么古人们到底是怎么喝酒的呢,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了各朝各代,可就要注意,跟那些古人们喝酒,还真的大有学问。

来到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史前时代,如果他们用粗犷的碗、钵等食具,从一坛盛满发霉的果子中舀出一碗参杂着酒与渣滓的东西,千万不要惊讶,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发明,最早的酒据说就是从这里来的。

夏商时代的酒器就要精致很多了,杜康作为夏王朝的六世国王也亲自酿酒。商纣王好酒是出了名的,自上而下的酿酒风气让那个时代的酒风也狂放不受约束。到了周朝,喝酒就没那么容易了。周是最讲究礼仪的朝代,酒礼在那个时候是最严格的礼节,万一你不分尊卑,差了辈分,可就万夫所指了。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是酒风开始分化的时期,春秋时分国人和野人,国人即是士大夫也就是所谓的贵族要喝好酒,而野人也就是普通群众只能喝普通的酒。如果你那个时候偷偷藏了些好酒,到了秦汉年间时可要藏好了,统治者觉得酿酒浪费粮食便下了禁酒令,谁知屡禁不止,只好作罢。

这种遵守礼教的喝酒风气到了浓墨重彩的三国时期就被彻底打破了,三国时期酒风彪悍,动不动就“浮一大白”也就是罚一大杯,曹操就是那个时候酿出了千年佳酿九酝春酒,也就是现在的古井贡酒。对于爱酒之人,三国时期绝对是个美好的春天。

要说喝酒的雅,谁也比不过魏晋时期的那帮名士。曲水流觞就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什么是曲水流觞?据说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将自己的理想、文采、人生感悟与酒融为一体,这种酒文化从魏晋时期开始深植于文人血脉之中。

隋唐文人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酒仙、酒圣、酒神、酒徒、酒鬼各种与酒有关的雅号与当朝大诗人联系起来,仿佛酒是他们的缪斯。酒与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的交融在隋唐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似乎在创作艺术的时候不喝酒,就没法在唐朝文人界混了。酒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魏晋是开端,隋唐是顶峰。

宋朝的酒风比唐朝少了些大开大阖,多了些雅致小资。宋词的精致与酌酒一杯的雅趣相融合,可咀嚼的深意让人回味不息。宋酒很有品牌精神,如果在宋朝你没听说过哪家皇亲国戚酿的香泉酒、天醇酒、兰芷酒、金波酒就太孤陋寡闻了。到哪家酒楼喝什么酒也很有讲头,比如去丰乐楼要喝眉寿酒,去遇仙楼要喝玉液酒。那个时候的大词人个个都是白酒专家,不仅自己喝酒,还会酿酒,比如苏轼在黄州任职的时候曾酿造过蜜酒,在定州酿过松酒。

到了明清时期,喝酒就一定要会行酒令,但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以及种种风俗、节令、等等天上有的,地上没的都可入令,分为雅令与俗令。《红楼梦》中关于酒令的种类不胜枚举,如射覆、骨牌令、占花名令、女儿令、朱窝令、骰子令。如果不掌握这些学问,到了大观园里,一个丫鬟的酒令都能让现代人无法应付。

各朝各代的酒文化各有不同,却又一脉传承,如今遗留下来的酒风已难再寻觅,关于酒的故事更数不胜数,惟愿我们不忘记当初历史上那些有关酒的美好记忆,在当下的静好岁月中,与古人一起再品味那当年美酒的滋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