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6)

从教25年,说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当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听从家人的安排,虽心有不甘,但也觉得尚可。毕竟,那个年代,铁饭碗对于出生农村的人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从小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对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深有体会。不管咋说,不用风吹日晒,说出去也有半个文化人的体面。

多年后,我对工作越发热爱。因为,这个工作是与人广结善缘的善业。

人生是一列班车,中途来来往往,有的人陪你走了一段,很快就下车,消失在人海。接着,下一批人又来了又去,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长年累月地和孩子们打交道,我感觉好处很多。生活简单,孩子们又单纯可爱,经常生活在孩子们中间,心态年轻,心思单纯,虽然偶尔也略有烦恼,大部分时间还是开开心心的。特别是每年都会遇到那些品学兼优、聪明伶俐、未来可期的精英学生。

在脑海中搜索,印象最深刻,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刚到东关时所教的那一届学生。其中有三个最具有典型性。

第一个想说的就是张智尧。颜值高、智商高、品行好,上课时两眼发光,笑眯眯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热情回答。字也写得很漂亮,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儿呢,是因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字实在难以见人,班上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字都比我写得好,这是我最为羞愧的地方,不是我不想练字,确实是天赋有限,小脑不发达,动作协调能力差,练了又练,还是不行,所以电脑刚买回家,我就狂练打字,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好在进入电子时代,需要手写的内容不多,只要可以打字,我就避免手写。但是三笔一画是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总是让人自卑。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俺常常颜面长叹,老天为啥不让我巧一点呢?

第二个想说的是李嘉洺。她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个子高,皮肤黑,大大的眼睛,衣品成熟,有青春美少女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个女生聪明伶俐,品学兼优,字写得比较成熟。看上去就是一个早熟聪慧的姑娘。

第三个想说的是吴云典,当年的他还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小男生,有点可爱,喜欢看书,从作文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一丝灵气。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他突飞猛进,成为那一届的县高考状元,这是后话。

因为张智尧和李嘉洺实在太出彩,回到家里,忍不住在女儿面前赞不绝口。在北关小学上六年级的女儿听了,一声不吭地跑到卧室,趴在床上痛哭失声。我忙问,你怎么了,我又没有说你不好。女儿哭着说:你说别的娃们好,就是说我不好。我忙安慰她,你也很好呀。

从此以后,女儿就有了竞争目标。每次大考完毕,她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张智尧和李嘉洺的成绩。超过他们,就兴高采烈;没有超过,就黯然神伤。因为这俩对手,女儿那年学习又积极,又认真,多数考试都比张智尧和李嘉洺分数高。我也暗自得意,激将法果然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在我们班,我有时也会晒晒闺女,给张智尧和李嘉洺之流的优等生也上上弦,让他们暗中较劲。我这个方法的后遗症等到多年后才显现,李嘉洺和吴云典在高中与女儿相遇分到一个班后,他们之间莫名的敌意,挥之不去。

初中时,女儿到了离家较近的新航中学,李嘉洺和张智尧到了离东关小学较近的实验中学就读。这三年,风平浪静,杳无音信。转眼到了高中,张智尧、吴云典和女儿都在一高提前录取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且很巧地分到了一个班。

报到那天,我带着女儿到一高,在上楼的时候,遇到了正下楼的吴云典,他看看我,想跟我说话,又罢了。我当时也很意外,三年不见,昔日的小男生长成了大男孩,更没有想到当年在班上并不起眼的吴云典居然也能考上实验班。相逢就在一瞬间,就这样擦肩而过。

看到分班名单,心中大喜,张智尧赫然在列。心中一直希望女儿能和张智尧一个班,希望女儿学习张智尧那种认真踏实的习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是女儿所缺乏的。

后来令人失望的是,张智尧没来报到,他不打算在县一高就读。中招考试之后,被市一高录取了。女儿想少奋斗俩月,就早早来县一高报到,提前录取的这一批学生,报考时,在一高老师的监督下,一律不许报其他学校。女儿受我的影响,也特别关注张智尧,每次大考,全市统评,她都会打开市一高的成绩,寻找张智尧的名字,暗暗地和张智尧比较。结果,当然是一向踏实勤奋积极进取的张智尧成绩更胜一筹。在人才济济的市一高,张智尧也一直名列前茅,不出意外的话,张智尧应该会是清北生中的一员。

教过如此优秀的学生,确实令人念念不忘。

我和吴云典的缘分也是极深的。六年级我教他一年,吴云典的妈妈教女儿高中数学两年。吴云典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又喜欢看书,到了高中理科超好。女儿除了数学,理综简直成了她的噩梦。我一直劝说女儿补一补,但她特别贪玩,万万不想牺牲每周仅有的休息时间来补课,所以,最终还是在高考中让理综拖了后腿。填报志愿时,义无反顾地弃理从文。

和吴云典同学两年,每次我向女儿询问对方的表现时,女儿都不以为然,总是八卦吴云典的绯闻,总揶揄他是花心男。看来女儿和吴云典八字不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吴云典成为当年全县的高考状元时,我也没有丝毫意外。一个热爱读书的理科尖子生,考出那样的成绩一点儿也不奇怪。最近几年,我也常拿吴云典作为案例,教育现在的学生,成绩平平不可怕,只要努力学习,大量阅读,完全可以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高二时,学校扩充了实验班,把一班二班都一分为二,又融入了其他学生,凑成了四个重点班。这个时候,李嘉洺和女儿成了同学。她们之间没有因为我的存在有一丝亲近,反而充满了敌意,看来当年我有意制造竞争对手的恶果显现了。好在,只是没有好感而老死不相往来,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据说,李嘉洺考上了一本,优秀的学生什么时候都会发光。

现在,这几个学生都上大三了,每每想起,心中都涌上自豪的感觉。

这个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年都会结识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都是未来的精英,让人爱怜,让人敬佩。因为这几个学生和女儿特殊的渊源,所以,至今都记忆犹新,他们和我的缘分委实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