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在死之前做了什么,为什么让朱元璋彻夜难安?
在中国古代十四世纪的元末农民浪潮中,曾有一个号称时人比之诸葛亮的文人谋士在当时的政治时局上叱咤风云。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千年神算的刘基,朱元璋的军事“刘伯温”。刘伯温在历史上有诸多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从他考取功名,手段盖世,直到被朱元璋所听闻,而后把他请出山,为朱元璋的起义队伍出谋划策,最后打下了大明数之不尽的版图江山。他的个人历史,可以说是所有谋士们的励志史,也是草根的崛起史。
刘伯温
但千古一算的刘伯温,在明朝的建立后,还是棋差一着,没有算到自己的最终结局,一代名仕,最后被他人毒死在病榻之上,让人唏嘘不已。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最忠实的心腹,他付出的功绩是其他大臣将军们都难以比拟的,而且朱元璋还屡次地说过,“伯温,吾之子房也”这种聊表心意额话语,可见朱元璋还是蛮重视刘伯温的,只是太聪明了,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刘伯温的死,见于野史,有的人分析,可能是刘伯温了解到朱元璋本人喜怒无常,帝王心术冷酷无情,自己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想把朱元璋给掰倒下台。最后给朱元璋得知,最后斩草除根。
从史书的记载而言,朱元璋的确是个杀戮成性的暴君,可刘伯温当时是真的想过造反吗?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建立私人特务组织,锦衣卫。锦衣卫,众所周知,他的职责就是用来作为皇帝的私人秘密武装力量,用来监视以及屠杀功臣所用。可见朱元璋的心思深沉,眼里容不得人,而刘伯温作为这批功臣里,算是一号人物,自然少不了锦衣卫的日夜盯梢。所以,从正统的历史上来讲,包括后面刘伯温的卸甲归田事件,我们可以得知,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并非是因为刘伯温想造反。造反,或许只是左丞相胡惟庸想出来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在古代权臣排除异己,这个手段屡见不鲜。朱元璋在晚年,的的确确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最后葬送了他的所谓“吾之子房也”刘伯温。
朱元璋
刘伯温在最初进入朱元璋政治集团的时候,是不被大家所看重的,除却了朱元璋对他非常重视。因为文人在那个农民武装起义疯狂的年代,地位非常地低微,并比不上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可刘伯温也不骄不躁,平时很少上的了台面,也只是在朱元璋私下传唤他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才能。直到后来,刘伯温在大局之下,分析了背上争夺中原的好坏之处之后,因为神机妙算,才真正地被诸多人所包容,刘伯温并不是善用心机之类者,而是靠着实力让大家信服。
这样的军师,这样的神算子,慢慢地也有了很高的地位,在诸多官臣之中,刘伯温都算是威望颇高的一个人了。可以收,没有刘伯温在背后的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明朝的建立并不会那么地顺利,而朱元璋在几次几乎犯下逆天大错的转折中,或许早已经埋进了历史的黄土里。世人称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毕竟从古至今,能和诸葛亮比肩的人少之又少。
胡惟庸
可惜最后朝臣都非常拥护这个朝中军师的时候,皇帝朱元璋却对他露出了杀意。伴君如伴虎,形容诸葛亮并不为过。在洪武四年,朱元璋登基不久,刘伯温就被迫归隐山林,包括归隐山林之后,对当年的征战功绩缄口不论,不敢行邀功炫耀之事。刘伯温知道伴君如伴虎,本想着低低调调过完余生,以来保全性命。但谁知道,朱元璋一直在提防着他。因为刘伯温神机妙算,并且有着很高的威望,在朱元璋看来,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刘伯温
朱元璋对皇权的高度掌控,也是古代君主之中少有的几个。为此,朱元璋不惜大量屠杀功臣,背上忘恩负义的千古骂名,都要执行到底。朱元璋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就是刘伯温病死的始作俑者。胡惟庸一直对刘伯温不满,在朝中不停的打击他。朱元璋明知道刘伯温与胡惟庸不和,但是在其生病的时候,还让其去探望刘伯温,就是这一次探望,终结了刘伯温的性命。
洪武八年(1375年),当时的刘伯温患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去御医看望卧榻在家的刘伯温,离开时御医开了药。刘伯温服了御医开的药以后,就感觉身体很不舒服,病越来越严重。他后来抱病见了朱元璋,说了这件事情。但是,朱元璋的反应冷淡,让刘伯温非常寒心。刘伯温因病离开京城以后,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据说这位享誉古今的神人,是被毒死在床上的,可怜这样的奇人,不得不如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