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东弟西,老三出去”你知道过去分房的讲究吗?为什么这样分?

在以前农村分房时,是很有讲究的。

因为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每家的孩子都有很多,特别是农村更是如此。

虽然孩子众多,对于农村分房却很少出现因为分房子不公而大打出手的现象,不得不说以前父母的话很有威严,当然还要分的公平才行。

农村每一家的子女都那么多,而房子也是有限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又是如何分房的呢?说到这不得不说中国从来都是讲究兄友弟恭的,从分房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中国式的分房也有南北方的差异。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看看如何分地吧。

一、中国的长幼之分

中国是有着上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

也是非常遵从文化礼教的一个国家,所以也被称为礼仪之邦。

对于分家产就更是如此。

但从字面上,哥就是家里的排行老大,弟就是家里排行老二,老三不是单指一个儿子,只是一个代指。

当然这里不包括女儿在内。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在这里是分的十分清楚的,同时也不参与赡养父母。

那么这个“哥东弟西”也是很有讲究的,东在古代指的就是东为首,是比较尊贵的象征,西为末,就会比较的次一些。

就好像中国讲究的嫡庶之分一样。

所以也可以看出老大在家里的地位,以及具有发言权。

二、北方式分房

更早一些时候的房子相当于四合院,也分为东西房。

东西房包括住房和耳房,这属于正屋,还配有东西两间厢房,也分别包括其中。

连接东西房的中间的房子,就叫做厅堂也就是俗称的堂屋。

根据房子坐北朝南的走向,也可以看出东为贵。

这种一般是对于大户人家来说的,但是对于普通的农户房子就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其中的这些讲究都是有的,可是孩子多又该如何分配呢?而且这种分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各吃各的,虽然还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已经是各过各的,那没有分到房子的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在这里并没有让分不到房子的弟弟净身出户的,一是可能弟弟还小被分出去是没有生活能力的;二是分到房产的兄弟俩要负责弟弟的后续的置办房屋、结婚娶妻、生活的基本供应的,直到弟弟可以真正独立才不会再插手的。

可能会有人就说了这种分家看似合理,可是谁又能保证以后没有矛盾呢。

在这里就体现了咱们中国老一辈的智慧了。

那个时候因为孩子众多,都会形成一个家族,而在这个家族中的长辈、德高的人称为族长,谁家有什么事情都会由这个族长来主持公道。

那么分家对于一个家庭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就要请族长来给做个见证,吃一顿分家饭,这都是非常严谨的事情。

然后就坐在一起进行协商。

协商过后就要立一个书证,即相当于分家协议书,里边通常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对于赡养父母的说明;第二部分就是关于如何分家产的说明,包括房屋、土地、山林、钱粮的分配;第三部分就是对于没有分到房屋的弟弟的后续安排等。

并且签字画押,这就是北方的分家模式。

三、南方式分房

南方分家也是遵从的“哥东弟西”的原则,但是在这里弟就区别于北方了,这里的弟一般指的是家里的老小。

相反的老三出去指的却是除老大和老小之间的其他的几个孩子,这就导致了南北方分房子从根本上也有所不同,不过我比较推崇南方式分房。

毕竟分房的时候老小可能还没成年,如果按照北方式的分房,那么老小分出去又该如何生活呢。

当然在南方分房时,这些中间的孩子就有点不受待见了。

要不怎么会有“大的亲小的娇,最苦苦在半拉腰”的说法,这里的半拉腰就是指的中间的这些孩子。

在中国等级森严的立法之下,每个人都恪守着自己的本分,也正是心中对礼教的敬畏,才使得社会得以安定团结,才使得家庭和睦,当然不可否认这种等级森严的礼教也是有一定的糟粕在里边的。

当然以前的这种分房现在已经成为了过去。

总结:

无论我们有无兄弟姐妹,我们最要做的就是赡养老人,靠着自己的能力去奋斗。

虽然以前那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这种儒家思想是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心里,规范着我们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