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文言文翻译
指南针文言文出自宋代沈括的《方家以磁石》。
原文
方家以磁石
沈括〔宋代〕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 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译文
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 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注释
方家:有特别技能的人。
全南:指向正南方。南,名词做动词,指向南方。
水浮:磁针穿过草灯浮在水面。
指爪:指甲。
碗唇:碗口。
缕悬:用线悬挂。
纩:新蚕丝。
独茧缕:单根蚕丝。
芥子:芥菜的种子。这里是说明芥菜子那么大小的蜡粘在针腰上。
缀:连紧,粘上去。
原:推原,探究事物的根源。
作品背景
宋代沈括的《方家以磁石》是沈括的一篇著名论文,创作背景与他对磁石和指南针的研究和实践密切相关。
在宋代,磁石的运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和指引方向。沈括本人对磁石和指南针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沈括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北方游牧民族辽金战争频发的时期,导航和指南针的使用对于军事和航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沈括对磁石和指南针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研究和实践,沈括深入探究了磁石的属性和指南针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并在《方家以磁石》中将自己的发现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
沈括的《方家以磁石》成为了后世研究磁石和指南针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指南针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篇论文也为沈括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知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