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镇的自然环境

上清镇位于鹰潭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上清河畔。东交贵溪市塘湾镇和耳口乡,西连龙虎山镇,南北邻上清林场,西南接金溪县。

龙虎山

千年古镇是江西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旅游的亮点,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这条古街虽未经过专家设计,一切都自自然然,无形中有一种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当中,整条街又孕育着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沿这条街逆泸溪河水而上,街左边的房子皆成阶梯状,每一家房子总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据说这是当地人预示家事兴旺的象征。右边的吊脚楼空荡荡地几个木柱子立于水中。漫步这条街区,你不必闪躲汽车的横冲直撞,尽可悠闲自在地观看市井风情。渔民织网,孩童戏耍,怡然自得。

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贵溪市上清镇,临清溪,为历代张天师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

唐代天宝七年(748年),封张道陵第十五代孙为天师。并赐田敕免租税。从此,教门兴旺,前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三十六座道院,称“真仙观”。

宋崇宁四年(1105年),迁移上清长庆坊,即今天的上清西头。坊东为元碑亭,有碑石二,其一为敕赐玄教宗传之碑,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艺术家赵孟书,为书法珍品。

天师府经各朝维修、重建,房舍达五百余间,占地达五万多平方米。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成法宗坊等部分组成。

天师住房和养生殿,面积900余平方米,内分大门、仪门、大庭院、三省堂等。层层迭迭,曲径回廊,甬道贯通,楼房殿阁,形似皇宫,龙柱金壁,雕梁画栋。院内古木参天,周围豫章成林,阴翳蔽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贵溪市上清镇东端。该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名曰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篆坛。

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改名为零点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1118年),名为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这里是历代张天师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祀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地。唐代开始修建殿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规模巨大的上清宫。

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午朝门、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元、明石刻等珍品。东隐院在上清宫院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的一座著名道院,创建于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元代初期,因该院道士张留孙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特殊礼遇,东隐院亦声名大振。

悬棺遗址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县崖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

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以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而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迹。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云和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

贵溪悬棺

贵溪悬棺是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代表,所处年代为3000年以前的春秋晚期。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且是流行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这进而悬棺数量多,随葬品丰富,其科学研究价值之巨大,素为海内外科学者瞩目。 上清豆腐

上清豆腐历史悠久,是上清镇的一大特色菜肴。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如果佐以黄鱼角、鲜猪肉、香菇、豆豉、香葱或辣椒,都是各有特色,风味十足。

天师板栗烧土鸡

天师板栗烧土鸡,是上清镇又一道特色菜。秋末冬初,正是上清天师板栗上市时节,一篮篮、一箩箩油光鉴亮的天师板栗,颇受游客的青睐。

天师八卦宴

天师八卦宴是历代天师为宴请宾客,举行重大活动设的大型宴席。宴席的最大特点是,既注意菜肴的品种,更注重菜盘的摆放,饮食文化非常独特,道教的寓意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