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镇的名胜古迹

池上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因其地草木丰茂曾是齐国有名的养马场。赵庄村北曾发现过战国青铜器和汉墓群。池上地处鲁山之阴,汉代隶属泰山郡青州颜文姜八卦池府;唐代属山东东路淄川县颜神店;元代划归益都路益都县颜神镇,明朝至清初隶属益都颜神之孝妇乡。博山自建县到清末均属青州所辖。传池上镇东池村西北有古代孝女颜文姜取水的“八卦池”,因而得名为“池上”。1958年更名为池上公社,1984年改为池上乡,1995年池上乡与李家乡合并为池上镇 。

池上山清水秀。鲁山主峰耸立于东南部,海拔1108.3米,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林深叶翠,绵延百里,巍巍然宛如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83%,温度湿度相似于江西庐山。林中鸟类140多种。山顶有碧霞元君行宫和驼禅寺。

志公坪,原名黄花山,山中有很多奇珍异草和名贵药材。民间流传有放牛娃吃人参升仙的故事,黄花山志公庙即为纪念他而建。此处有古柏树五株,称志公坪。截止到2008年附近建设了摩崖石刻文化园、人工湖、饮虎泉和奇石长廊等旅游景点。

观音寺坐落于珂摩山下池上镇韩庄村东面。山形酷似一尊象首,站在山脚下观望,象的鼻、耳、额逼真。观音寺建于唐代,后宋、清几经修复。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十几座殿宇。院内千年银杏树和古桧柏,北宋元符二年(1093年)建九级石墓塔尚存。寺门向西,不远处有一山门,里面为禅房。传寺内有99头牛、99窝蜂、99个和尚。

福山。原名“复山”,又名“凤凰山”,坐落在池上镇杨家村。清同治元年(1862年),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曾在此屯兵,劫富济贫。山下的池卜、杨家、北崖等十数个村庄,成为义军根据地,历时四年。

双龙泉,位于池上镇北崖村东,东西涝洼泉。传明嘉靖年间,北崖村东涝洼地上有2只白羊在食草。正午时分,天色突变,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白羊化为2条白龙升入云天。天晴后,便有两股清泉分别从东西涝洼地边中喷涌而出,取名“双龙泉”,也叫东西涝洼泉。现在仍以每月600吨的流量喷吐。水中含人体必须的锶、锌、硒等20余种微量元素。

圣水寺,坐落在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淄河源头,群山环绕的池上镇花林村。据碑文记载,圣水寺始建于唐末,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修。占地50亩,由大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组成。寺院四周群山环抱,悬崖峭壁,山重叠嶂,瀑布倒挂,风景优美。主要有朝阳洞、石抱柏、仙人、鸽子楼、三山庵、对门石、明石崖、青炉石、南天门、封母庵、宝花古刹等景点。与鲁山森林公园和志公坪景区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