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这个词是成语吗?
1. 关于神话人物的歇后语 成语,各种类型词,歇后语
神话故事西游记的歇后语: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猪八戒照镜回子——里外不答是人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唐僧念经 —— 一本正(真)经
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的歇后语:
愚公居处——开门见山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
神话故事济公的歇后语: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济公的扇子——神通广大
上吊的遇上济公--想死死不了
神话故事封神演义的歇后语:
姜大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算卦——好准啊
杨戬(二郎神)买眼镜——没有合适的
妲己的亲戚——净是狐狸精
黄飞虎的坐骑——就是牛!
2. 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等有什么区别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
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
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
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
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
息。。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
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
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
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
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3. 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成语 诗词等
一、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正面:
坚决果断、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严于律己
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3、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4、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5、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6、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众将愿为他出生入死)具体事例:
1、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2、庞德抬着棺材上战场——决一死战。
负面:
疑心重、杀气重:
1、曹操做事——疑心重。
2、曹操杀吕伯奢——多心害死人。 3、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4、曹操杀华佗——恩将仇报。 5、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6、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
(导致不得人心,人多“吃曹家饭,管刘家事——心不在焉”)具体事例: 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关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营心在汉。 3、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4、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6、华容道上的曹操——难过。
二、关于曹操的成语 1、曹操借刀
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杀董卓之心,他经常出入相国府,渐渐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一日,曹操从王司徒处借来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走入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一侧。董卓问“孟德今天为何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走不快,所以迟了。”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从铜镜内看见曹操抽刀,转身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急忙说:“我得了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相国。”董“愿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卓接刀一看,长足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曹操谢道:借马一试。” 曹操牵着马出了相府,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好象有行刺之举。”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经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2、割须弃袍
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 3、望梅止渴 4、坚壁清野
(荀傕:?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曹操听取了其意见,集中兵力攻吕布,后败刘备。终占据徐州) 5、偃旗息鼓
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6、兵贵神速?
曹操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7、味如鸡肋 8、赤壁鏖兵
赤壁之败,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戏剧
1、京剧《曹操与杨修》 \孟德做事差、差、差!
仇者快、亲者痛、贻笑天下, 怕只怕招贤大计流水落花。\四、关于曹操的诗词(节选) 1、双调·蟾宫曲·怀古(元)阿鲁威 问天下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2、王安石:《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3、《过南岳入洞庭湖》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4、杜牧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鹊春深锁二乔。” 5、《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6、胡曾 《咏史诗·赤壁》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7、选自《三国演义》 三马同槽事可疑, 不知已植晋根基。 曹瞒空有奸雄略, 岂识朝中司马师?
曹操奸雄世所夸, 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 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 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 方见曹瞒诈术深。
吁嗟帝胄势孤穷, 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 老天何故纵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当, 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 谁料今朝剑下亡!
五、关于曹操的对联
1、上联:外定武功,天下统一,雄心壮志,《观沧海》 下联:内挟天子,号令诸侯,老骥伏枥,《龟虽寿》
2、上联:与帝胄作股肱,蜀统帝尊,一代忠贞留汉印 下联:为人臣诛僭乱,曹瞒虽诈,千秋肝胆照秦台
3、上联:匹马单枪出许昌,大丈夫直视中原无名将 下联:备酒赐袍饯灞陵,真奸雄岂知后世有贤声
(典故出处:曹操惜才,无法留住“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便于灞陵设宴饯行,并以绨袍相赠。)
4、上联:击鼓听三挝,想老贼阿瞒,曾经夺魄 下联:娱弦邀一顾,怜小乔夫婿,未免痴情
5、上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傕上 下联: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典故出处:荀傕是曹操谋士,出过很多点子,但受士族影响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迫自杀)
6、上联:擅权夺位,借刀杀人,粉面变舞台奸相 下联:治国统军,当机立断,阿瞒实旷代英雄
7、上联: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 下联: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
8、上联:横槊赋诗,乌鹊南飞无魏地 下联:当歌对酒,大江东去有周郎
9、上联:身后本须防,疑冢尚存兵法意 下联:生前乐未尽,招魂犹用美人妆
10、上联:建功乱世三分局 下联:飨士奸雄八角台
六、关于曹操的歌词 《英雄往来天地间》
路没有头 情不能收 检点平生志未酬
青梅煮酒要把话儿说透 天下英雄谁是敌手
《争锋》
鼓角轰轰 看谁一念之差 蠢蠢欲动
枭雄英雄 拼出胜负 再去煮酒评功
任他嚣张还不是 黯然败走华容 东风横扫狼烟散 又见夕阳红
《一捧江山在掌握》
征以战 服以德 情怀高远自成国 得天时 聚人和 一捧江山在掌握
4. 解释下这些词语和成语.歇后语的意思
清理自身内部者,即能清楚国土的盗贼。
汝其自酌之欤?汝可自知之。
我怪别都温性内拗未与为千户官,汝容则与彼相善,兹与汝合千户,可计议而行之,以此俺且察别都温乎?
十夫长不能统率十人作战者,将连同其妻子,儿女一并定罪,然后从中十人队中另择一人任十夫长,
对待百夫长,千户长,万夫长们也一样。
再也没有象也孙拜那样的勇士了,没有人象他那样能干,但由于他不感到远征之苦,不知饥渴,
他就认为与他在一起的那可儿,战士和所有其他的人们也都象他那样忍受劳累,而他们并不能。
因此他不适合担任首长,只有自己能知道这种饥渴并据以推知别人的情况,只有在行军时能考
虑到不让军队饥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当首长。
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跷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我由此意,
并由次序纪律之维持,所以威权日增,如同新月,得天之保佑,地之敬从,我之后人继承我之威权者,
能守同一规则,将来五千万年之中,亦获天保佑。上帝将恩宠之。则在位久而尽享地上之乐矣。
汝二人在我影外无友时,为我影而慰我心焉。汝等其存我心中乎!尾外无缨时,为我尾而安我心焉。
5. 格言,谚语,成语,歇后语,俗语 有什么不一样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例如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6. 有什么词或成语或歇后语是用来形容人
形容严肃的成语——不苟言笑、正襟危坐、老成持重。
不苟回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解释答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于态度庄重、严肃。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苟;不能读作“jū”。
辨形苟;不能写作“荀”。
近义词正襟危坐、老成持重
反义词油腔滑调、谈笑风生
辨析~和“一本正经”;都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可通用。但~偏重指“神情、态度庄严;不随便说笑”;“一本正经”偏重指“表情严肃、正经;不嬉皮笑脸”。
例句这孩子从小就哭丧着脸;~;别人逗他;他也不理。
7. 成语或歇后语词义
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4.一根筷子容版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权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6.晁盖的军师——无(吴)用
7.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8. 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
鸡犬不宁、来
鸡鸣狗盗、
鸡毛蒜皮、自
鹤立鸡群、
鸡零狗碎、
牝鸡司晨、
偷鸡摸狗、
偷鸡不着蚀把米、
鸡烂嘴巴硬、
鸡飞蛋打、鸡犬升天、
手无缚鸡之力、
小肚鸡肠、
鸡飞狗跳、
缚鸡之力、
鸡蛋里找骨头、
鸡口牛后、
金鸡独立、
嫁鸡随鸡,
鸡犬不闻、
金鸡消息
9. 关于yan的成语歇后语词语
成语抄:眼高手低 眼见为实 眼不见为净 眼不见心不烦 眼馋肚饱 眼穿肠断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花撩乱
俗语:眼中钉、肉中刺 火眼金睛 手眼通天 有眼不识泰山
歇后语:眼中无物——空洞 井底之蛙——眼界不大
谚语: 打蛇要打七寸,凿井要对泉眼赞同23| 评论
10. 歇后语算词语成语吗
歇后语算来词语成语吗
歇后语不算成源语,但它的后衬有时是成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