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街门是怎样的?
在北京的胡同里,可以看到两侧各排列着一系列的门。这些门都是一个个院子的"街门"。过去北京的主要街巷都是南北走向的,最典型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而且是隔一定距离平行排列的。
因此院子的正门位于胡同的北侧,沿胡同南侧的门,有的是大住宅的后门,有的是小宅的正门。
按照清代的律令,沿街房屋必须排列整齐有序,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不许随意拍卖,因而胡同的两侧都是房屋的后檐墙,街门也都是屋宇式的。
只是从晚清以后,旗民需要拆卖房屋补贴家用,一系列的限制自然放宽,沿街房屋可以拆卖,但必须用墙连接整齐,这样墙门就逐渐地多起来。
北京住宅院子的"街门"都是开在左前方的,这是按正房坐北朝南而说的。由此胡同北侧的门就开在院子的东南角,胡同南侧的门就开在院子的西北角,这分别是"八卦"中的"巽"位及"乾"位,按"风水"学说都是"吉"位。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只有大的王府、衙署、寺观等。
屋宇式大门包括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如意门等,墙门有小门楼、车门等。下面一一做简单叙述:
王府大门的开间都是单数,当中的三间或一间开启。例如七间启三、五间启三及三间启一等。王府大门的规制颇严。
例如顺治九年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减亲王之二",贝勒府就是正门三间,启门一了。
王府大门用五间七架,屋顶用大脊、设吻兽。
仙人走兽设于垂脊上,山墙上做排山沟滴,大门梁枋施彩画。这些设计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必须按规定执行。门的构造等略同于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一开间,其宽度、深度和高度都要比两边的房屋大一些,门框、门扇立于中柱位置,主人有官位或爵位的,檐柱上有雀替、三幅云。
门框根部有门枕石、抱鼓石。二石相连,是支承门扇下轴的。抱鼓石在外,多数是用石雕成鼓形,鼓上还常刻有狮子。
门的上轴是用联槛和门簪固定的,门簪四枚,常刻成四季花或吉祥文字等。
这些精美的石刻、木雕构件都是有实际功能的,不单纯是装饰。
大门内外设有影壁、屏门等。
一般门的地面比胡同路面高出三五步,设石阶,有的还设上马石。
用广亮大门的都非一般平民,宅院必然是多进的,或是一条以上轴线并列的院子,有的还带有花园。
大的如意门与广亮大门的体量不分高低,只是在檐柱位置用砖墙封住,只留出一个小门来,用两个门簪。
门楣上作砖雕花饰,花样有多种,且做工精致,如博古、九世同居、荣华富贵、花草人物等。
简单的如意门体量要小一些,门楣上作几块平素栏板、两端抱鼓石收头。这种门有的是由广亮大门改装成的。
用如意门的人家不甘心用小门,但又没有资格用广亮大门,所以采用这种形式。
如意门比较严谨,开启轻巧,也很华美,颇能显示出宅主的富有和艺术欣赏格调。
屋宇式门还包括金柱大门,这种大门的门框立于金柱位置,较窄,只有半开间宽的门。这种门常用于小四合院,或是一些作坊、商业用房等。
小门楼是随墙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做出个小屋顶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类最常见的对联就往往是写在这类门上的,一般院落小的人家都有这类门。
还有一种吸收了西方建筑形式的门,被北京人称之为"圆明园式"。这种门在西洋柱式或高耸的女儿墙上面加西式的花饰,更有在门柱顶上放一对用铅丝水泥塑的小狮子的。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倾向。
上述的门,虽各有特色,但协调有致,它们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体系。不管门大门小,都有个屋顶,都是双扇门,包括那些"圆明园式"的门也都有中国特色。按字义只有两扇开的才叫"门",单扇的应该叫"户"。
至今,北京胡同中的门已今非昔比,例如有不少的广亮大门被砌上墙,安上门窗当居室用了,另开小门作为院子的出入口。这种小门自然没有太多讲究,更不用根据八卦来设计。